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著名物理學家,生于德國。1900年畢業(yè)于蘇黎世工業(yè)大學并入瑞士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蘇黎世大學、布拉格德意志大學及蘇黎世工業(yè)大學教授。1913年回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并當選普魯士科學院院士。1933年因受納粹政治迫害,遷居美國,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教授,從事理論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國籍。在物理學等多個領域均有重大貢獻。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狹義相對論(1905);并在這個基礎上推廣為廣義相對論(1916)。還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論解釋了光電效應、輻射過程和固體的比熱。在闡明布朗運動、發(fā)展量子統計法方面都有成就。后期致力于相對論“統一場論”的建立,企圖把電磁場和引力場統一起來。對宇宙學說也有貢獻。因理論物理學方面的貢獻,特別是發(fā)現光電效應定律,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著有《論動體的電動力學》、《關于輻射的量子理論》、《根據廣義相對論對于宇宙所作的考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