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沸騰于金屬的幻想:首飾創(chuàng)…
02陶山文化概覽
03跨文化視域下的中國現代視…
04設計學考研唐師說
05新國風插畫元素圖案集
06重慶對外經貿學院藝術設計…
07包裝結構實戰(zhàn)案例
08藏族傳統設計史
09設計史太濃 設計風格啟示…
10匠心傳承:非遺文化空間設…
程輝
本書在引薦馬修·卡莫納“設計治理”工具包的基…
可購
德〕迪特爾 · 霍爾斯丘 著 楊繼梅…
本書曾是歐洲花店協會指定參考書,也是花藝行業(yè)職業(yè)培訓的教學用書,內容體系…
孫磊
本書共由23篇文論組成,反映了作者近幾年對設計前沿問題的深入思考和理論總結…
常成
《交互設計的藝術》從建立體驗設計觀出發(fā),沿交互設計的工作流程學習,明確了…
閆承恂 主編
本書根據作者在鄉(xiāng)村文創(chuàng)設計方面的實踐與思考寫作而成,是作者及研究生團隊近…
〔英〕威廉·莫里斯
本書是19世紀末工藝美術運動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的自然主義風格設計…
張捷、劉卉 主編
裝飾畫是人類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它是運用形式美的規(guī)律,用夸張、變形等手法…
本書是19世紀末工藝美術運動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的自然紋樣的合集。…
傅雷
本書收錄了傅雷先生談文學、談美術、談音樂的文章以及與家人、朋友的書信。全…
劉達,馬超
《圖案設計》撇開了千篇一律的傳統教學模式,以“創(chuàng)新思維導向式學…
姜坤鵬 著
《設計調研與策劃》特點:理論修煉:深入淺出介紹知識背景,提煉10 設計調研…
陳如華
內容簡介20 世紀以來,社會漸漸步入電子時代與數字時代,轟轟烈烈的技術革命…
程素英
內容簡介本書主要介紹“圖案”的由來、分類、設計目的、設…
李芳 覃海寧
《電商美工設計手冊(第2版)》是一本全面介紹電商美工設計的圖書,特點是知…
李國濤
本書主要介紹使用iPad Procreate SketchUp Photoshop進行建筑設計手繪,共8章…
王雅雯
這是一本解析包裝設計的書,總結了包裝設計的基礎知識,并通過多元化的案例剖…
宗誠
全書共有“在街上消失的文字”“被破壞的傳統&a…
許光輝
展示活動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而新技術、新材料的突飛猛進,使…
卡蒂婭·卡瓦斯泰克(Katja Kwastek)…
20世紀初以來,藝術家們越來越積極地尋求讓觀眾參與到他們的作品中,并嘗試延…
徐麗 主編
時尚女裝的設計制作發(fā)展很快,當代女性消費者對服裝款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
(日)平本久美子
很多初級設計師和有志成為設計師的人覺得自己還沒入門,不懂設計,沒什么品位…
Sendpoints善本
中國傳統圖案不僅僅具有一定的設計意義,而且具有十分可觀的商業(yè)效益。中國傳…
[英]拉克什米·巴斯卡蘭 著,徐立 譯
《設計進化史》結合了歷史與當代設計案例,橫跨工業(yè)設計、家具、平面設計、藝…
龔羽晗
本書是一本講解品牌標志設計的專業(yè)教程。書中首先分析了Logo 設計的意義、要…
(日)尾澤曹飛 編著,李芳芷 譯
選題12個Chapter中,共計39個主題,超過200個案例,囊括了平面設計版式、配色…
單陽
本書創(chuàng)作立足于探究文化創(chuàng)意(文創(chuàng))的多元化發(fā)展趨勢,將其文化性與實用性結…
黃景風
這是一本以全案例形式展示商業(yè)海報設計流程的書,涉及七大主題,分別為美食、…
明月
原畫是動畫角色動作表演設計方面的綜合概念,是動漫角色造型設計中最關鍵的環(huán)…
三度圖書有限公司
要想打造一款成功的產品,吸引人的包裝不可或缺。本書從結構、材料和視覺效果…
紅糖美學
配色是設計師、畫師的技能,也是一部分新手設計師、畫師的痛點。本書立足于設…
李鵬程
本插畫集收錄了首屆全國插畫扶持計劃(CIAC)評選中入圍及得獎的250余幅作品…
遠麥劉斌 編著
本書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普及了現代設計的發(fā)展史。在講述過程中注重聯系當下,讓…
易樂 易凌澤
本書系統地講解了洛麗塔洋裝的基礎版型制作和縫紉過程。全書共17章內容。第1…
梁景紅
色彩設計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無意識的感性是隨性,而理性是經過訓練能力提…
郭春蓉
這是一本介紹中國傳統色的配色工具書。本書選取了130種中國傳統色的代表色進…
周睿、費凌峰、高森孟 著
這是一本關于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設計開發(fā)、典型案例以及開發(fā)實務實踐的圖書。書中對…
一時興起工作室
想要買到合適的BJD假發(fā)難如登天,一金難求?那就翻開書一起學習假發(fā)的制作技…
李家騮 編著
你想報考美術院校嗎?在考前訓練中專家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多觀摩優(yōu)秀作品,…
本社 編
景德鎮(zhèn)作為中外聞名的世界瓷都,保留了龐大復雜的瓷業(yè)遺存,它包括與瓷業(yè)有關…
李冉
幾何可以作為認知世界的力量,是科學的縮影,足以喚醒讀者以渺小之軀逐漸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