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工業(yè)技術(shù)金屬學、金屬工藝省力與近均勻成形:原理及應用

省力與近均勻成形:原理及應用

省力與近均勻成形:原理及應用

定 價:¥59.00

作 者: 王仲仁,張琦 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金屬學與金屬工藝

ISBN: 9787040300918 出版時間: 2010-08-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0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省力與近均勻成形:原理及應用》是國內(nèi)外第一本闡述材料省力與近均勻成形原理及應用的專著,其目的是使讀者加深對現(xiàn)有材料成形方法力學本質(zhì)的理解,也為創(chuàng)造新的成形方法和改進現(xiàn)有成形技術(shù)提供思路與案例?!妒×εc近均勻成形:原理及應用》第一章闡明了塑性加工受力分析、應力應變分析及塑性本構(gòu)關(guān)系理論;第二章首次在平面應力及三向應力屈服圖形上指明省力成形的范圍;第三章從力學分析的角度論證了省力成形的原理;第四章以生動的實例說明了省力成形的途徑;第五章對工件中的變形分布及如何實現(xiàn)近均勻成形做了首次系統(tǒng)的論述;第六章介紹了已經(jīng)獲得應用的8項省力與近均勻成形新技術(shù),其中6項是《省力與近均勻成形:原理及應用》作者的研究成果。《省力與近均勻成形:原理及應用》實例新穎且生動具體,在力學分析時以切塊法與有限元法相結(jié)合,既給出相關(guān)參數(shù)變化的全貌又給出重點部位定量分析的結(jié)果?!妒×εc近均勻成形:原理及應用》可供從事力學、材料科學及機械科學研究的大學教師、研究生以及科研院所和企業(yè)研發(fā)部門的研究人員閱讀,也可供企業(yè)中從事技術(shù)革新的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張琦,博士、副教授。1978年出生于陜西,1998-2007年期間于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博士導師為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的王仲仁教授和英國伯明翰大學的T.A.Dean教授。2007年7月-2008年6月赴法國國立巴黎高等礦業(yè)學院(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Mines de Paris)材料成形研究中心(CEMEF)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8月到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任教。主要從事金屬塑性成形理論、成形過程有限元模擬以及新成形工藝的研究。目前,主持和參加國家與省部級項目5項,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近20篇。王仲仁,教授、博士生導師。1934年出生于江蘇,1955年畢業(yè)于北京鋼鐵學院(現(xiàn)北京科技大學),1955-1957年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壓力加工系研究生班師從蘇聯(lián)專家學習,畢業(yè)后留校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F(xiàn)為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球形設計研究所所長,已培養(yǎng)39名博士。王仲仁教授作為項目總工程師參加了栽人航天用空間環(huán)境模擬器KM6(亞洲最大,世界第三大)真空容器的制造,神舟1號至神舟7號飛船、嫦娥一號探測衛(wèi)星及其他大型航天器升空前均在該容器中進行相關(guān)性能的測試。發(fā)明了無模脹球新工藝,即不用壓力機和模具制造球形容器。該技術(shù)已用于制造液化氣球形儲罐、壓力供水罐、球形供水塔以及城市大型建筑裝飾。他主持了第四屆國際塑性加工會議(1CTP,1993,北京)及第一屆新成形技術(shù)國際會議(ICNFT,2004,哈爾濱)。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國家發(fā)明四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和二等獎7項。主編《塑性加工力學基礎》等書籍10部,發(fā)表論文300多篇。

圖書目錄

緒論
參考文獻
第一章 塑性成形力學基礎
1.1 塑性成形過程受力分析
1.l.1 外力分析
1.1.2 內(nèi)力分析
1.1.3 慣性力分析
1.2 塑性成形過程應力分析
1.2.1 應力的概念
1.2.2 應力狀態(tài)及其描述
1.2.3 應力張量及應力偏張量
1.2.4 應力Mohr圓
1.2.5 微元體的力平衡方程
1.3 應變分析
1.3.1 名義應變與真實應變
1.3.2 小變形時應變與位移的關(guān)系方程
1.3.3 最大剪應變及八面體應變表達式
1.3.4 應變速率與應變速率張量
1.4 體積不變條件與主應變圖
1.5 屈服準則
1.5.1 屈服準則的概念
1.5.2 各向同性材料的屈服準則
1.5.3 后繼屈服
1.6 塑性應力一應變關(guān)系
1.6.1 塑性變形時應力一應變關(guān)系理論的發(fā)展過程
1.6.2 增量理論
1.6.3 全量理論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應力應變順序?qū)?guī)律及低載荷成形在屈服圖形上的范圍
2.1 應力應變順序?qū)?guī)律及其應用
2.1 _1應力應變順序?qū)?guī)律及其證明
2.1.2 應力應變順序?qū)?guī)律的應用
2.2 平面應力屈服圖形的分區(qū)及其上低載荷成形范圍
2.2.1 平面應力屈服圖形的分區(qū)
2.2.2 平面應力低載荷成形在屈服圖形上的范圍
2.3 三向應力屈服圖形的分區(qū)及其上低載荷成形范圍
2.3.1 三向應力狀態(tài)屈服圖形的分區(qū)
2.3.2 三向應力低載荷成形在屈服圖形上的范圍
2.3.3 由屈服圖形上的加載軌跡判定變形的均勻性
參考文獻
第三章 低載荷成形的力學原理
3.1 沿工具運動方向載荷的計算
3.2 圓柱體及圓環(huán)壓縮所需載荷計算與降低載荷的思路
3.2.1 圓柱體鐓粗所需載荷與降低載荷的思路
3.2.2 環(huán)形件壓縮變形特點與降低載荷的思路
3.3 模鍛變形特點與降低載荷的思路
3.4 軋制所需載荷計算與降低載荷的思路
3.5 棒材擠壓、拉拔所需載荷計算與降低載荷的思路
3.5.1 擠壓
3.5.2 拉拔
3.6 圓環(huán)與圓筒類件成形所需徑向載荷計算與降低載荷的思路
3.7 殼體及薄壁管脹形所需載荷計算與降低載荷的思路
3.7.1 球殼脹形
3.7.2 薄壁管脹形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省力成形的途徑
4.1 降低流動應力
4.1.1 影響流動應力的因素
4.1.2 降低流動應力的途徑
4.2 減小承壓面積和改變受力方式
4.2.1 剪切擠壓
4.2.2 徑向擠壓
4.2.3 旋壓
4.2.4 單點成形
4.2.5 擺動輾壓
4.2.6 楔橫軋
4.2.7 輥鍛
4.3 減少摩擦力
4.3.1 影響摩擦力的因素
4.3.2 通過減少摩擦力實現(xiàn)省力成形的實例
4.4 增大自由流動的可能性
4.4.1 鐓粗齒輪坯時采用分流面鍛造
4.4.2 增加擠壓件的出口流道
4.5 采用合理的預制坯與改變變形方式
4.5.1 模鍛時采用精確的預制坯
4.5.2 采用“以推代脹”的方法實現(xiàn)脹形件小圓角處成形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工件中的變形分布及實現(xiàn)近均勻成形的途徑
5.1 均勻變形與不均勻變形的基本概念
5.2 變形均勻性與所需載荷的相關(guān)性
5.3 應變強化對實現(xiàn)均勻變形的貢獻
5.4 應變速率強化對實現(xiàn)均勻變形的貢獻
5.5 工件與工具接觸面上溫差對變形均勻性的影響
5.6 工件形狀與加載方向的搭配形式對變形均勻性的影響
5.7 工件不同部位質(zhì)點運動速度差對變形均勻性的影響
5.7.1 擠壓時出口速度差及其控制
5.7.2 軋制時出口速度差及其控制
5.7.3 盒形件拉深時流入凹模的速度差及其控制._
5.7.4 雙盒形件拉深時流入凹模的速度差及其控制
5.8 成形次數(shù)及變形順序?qū)ψ冃尉鶆蛐缘挠绊?br />5.8.1 成形次數(shù)對變形均勻性的影響
5.8.2 變形順序?qū)ψ冃尉鶆蛐缘挠绊?br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省力與近均勻成形新技術(shù)
6.1 無模液壓脹球法的省力原理與變形均勻性分析
6.1.1 球形容器的特點、制造方法與無模液壓脹球法的
省力原理
6.1.2 殼體無模液壓脹球的壁厚變化
6.1.3 降低無模脹球制品不圓度的措施
6.1.4 橢球殼體無模液壓脹形時的起皺條件與防皺措施
6.2 護環(huán)省力成形方法
6.2.1 護環(huán)熱鍛省力成形方法
6.2.2 護環(huán)冷脹省力成形方法
6.3 管材內(nèi)高壓成形的壁厚均勻性控制與省力技術(shù)
6.3.1 管材內(nèi)高壓成形原理
6.3.2 內(nèi)高壓成形的壁厚均勻性控制
6.3.3 減少內(nèi)高壓成形進給缸載荷的途徑
6.4 特大密封法蘭的省力精密成形
6.4.1 特大密封法蘭及其制造特點
6.4.2 法蘭模擬件的實驗研究
6.4.3 大法蘭鍛坯制備工藝
6.4.4 大法蘭鍛坯彎曲工藝
6.4.5 大法蘭粗加工工藝
6.4.6 大法蘭的省力現(xiàn)場精加工
6.4.7 自重與支撐方式對法蘭面的平面度誤差影響
6.4.8 筒體焊接對密封法蘭平面度的影響
6.5 黏性介質(zhì)壓力成形的壁厚均勻性分析與省力技術(shù)
6.5.1 黏性介質(zhì)壓力成形原理和特點
6.5.2 黏性介質(zhì)黏度對成形的影響
6.5.3 圓錐形件黏性介質(zhì)成形過程分析
6.5.4 黏性介質(zhì)壓力成形壁厚均勻性分析
6.5.5 黏性介質(zhì)壓力成形的省力途徑
6.6 多點“三明治”成形及其省力原理
6.6.1 多點柔性成形的種類及其應用
6.6.2 多點“三明治”成形中的關(guān)鍵技術(shù)
6.6.3 多點“三明治”成形省力原理
6.7 單點數(shù)控增量成形及其壁厚均勻性控制
6.7.1 單點數(shù)控增量成形的工作原理
……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