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和大學以后階段的詩歌讀者。大都本身就是詩人或詩歌研究者。他們對詩歌有一種迷戀和探索熱情,因此,本卷的定位是:“詩道尋蹤”。從表面上看,似乎更偏向于對“詩”本身的理性思考,所展現(xiàn)的是“詩歌在現(xiàn)代社會的位置及詩歌文化的多個側面”。但詩的背后,仍有人,人的精神世界;詩學所要追問的,最終是詩道,人之道。它涉及精神與身體,個體和社會、歷史,語言和人的思維,古與今,中與西,以至純與不純,小與大,自由與規(guī)范,少數(shù)與多數(shù)等社會、歷史、美學、哲學問題。如本卷編者所說:“讀一首詩,同時也是接近一種生活方式和想象方式;理解詩歌的目的,最終在于理解自我,理解那洋溢在語言之中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創(chuàng)造力。”——這樣,對詩的理解,又回到最初的個體生命的精神自由與創(chuàng)造:這也是詩教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