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伍氏家族溯源
在如今的廣州文化公園至珠海南路一帶的廣州西關,有一條狹小而彎曲的馬路,彎彎曲曲的單行道兩旁,小洋樓與空中雜亂的電線、地面堆放的貨物混雜在一起,似乎有些埋沒之感。然而,誰能想象,100多年前的這里卻是一派繁榮輝煌的盛世景象。因為這里曾是當年被描繪成“金山珠海,天子南庫”的廣州十三行所在地,也是《華爾街日報》評出的“世界首富”伍秉鑒家族所在地。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世界首富
世界首富伍秉鑒家族溯源
父親伍國瑩的打工生涯
伍家事業(yè)崛起的契機
伍家怡和行橫空出世
怡和行的迅速發(fā)展
第二章 廣東十三行走出的世界首富
提起伍秉鑒就不能不提一下中國歷史上的“廣東十三行”,你可以不知道伍秉鑒是誰,但不可以不知道十三行為何物。伍秉鑒之所以成為一代巨富,靠的就是十三行被準許的外貿專營權。
十三行這個一度被后人所忽視的商人群體,曾經在中國中西貿易舞臺上扮演過非?;钴S的角色——當大清國不得不向外面的世界推開禁閉已久的朱紅大門的一絲門縫時,他們就成了掌管這道縫隙的舉足輕重的人物。
清政府盲目排外的心態(tài)
頒布“一口通商”上諭
清代行商制度的完善
行商所承擔的職能
行商與外商的貿易往來
18世紀中國的“華爾街
第三章 伍秉鑒出任怡和行新掌門人
一口通商的實施為伍家事業(yè)的崛起提供了肥沃的政治土壤,伍國瑩抓住這一有利契機開設了怡和行,為后來伍家事業(yè)的輝煌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然而不幸的是,1801年有著相當商業(yè)頭腦、準備大干一場的伍國瑩突然去世,年僅32歲的伍秉鑒倉促地接手伍家的基業(yè)。有人說他肯定。
伍秉鑒接手怡和行
生意場上左右逢源
低調內斂地游走于官場
做事先做勢,勢成則事成
以義取利,義利并舉
不如他的父親,更有人說他不久就會被擠出十三行,面對眾議他默不做聲,他到底在想什么呢?
第四章 左右中國外貿市場的風云人物
當年伍秉鑒默默地接過一個家族的重任的同時,更是默默地傳承了一段歷史。誰都沒有想到,就是這個不動聲色的年輕人,在短短的時間內竟成為了左右中國外貿市場的風云人物。他成功了,讓人刮目相看了,他到底用的是什么靈丹妙藥呢?
恩威并用駕馭其他行商
強強聯(lián)手,穩(wěn)坐行商首
善于聯(lián)絡感情的高手
一手培植美國鐵路大王福布斯
與美國首富阿斯特跨越大西洋的握手
奇特的“廣東英語”風行商界
第五章 長袖善舞的跨國投資者
經過一番努力,伍秉鑒不僅把自己打造成了左右中國外貿市場的風云人物,而且還將怡和行打造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跨國財團,不但在國內擁有地產、房產、茶山和巨款,還投資美國鐵路、證券交易和保險業(yè),將一個生存在如此落后國家里的小商號推向了世界,鍛造成了一個19世紀前期響徹國際商界的名字,暴發(fā)為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紅頂商人”,以富可敵國的姿態(tài)成為震驚朝野的一代巨富,寫盡了人間一切快意與風流。
搭建起龐大的世界性商業(yè)網絡
東印度公司的最大債權人
涉足現(xiàn)代意義上的投資領域
從傳統(tǒng)商號到跨國集團
將怡和行的事業(yè)推向頂峰
第六章 慷慨富有,享譽海外
他曾親手撕毀了一位美國商人欠他的7.2萬兩白銀的借據,這一撕,撕出了他在美洲膾炙人口長達半個世紀的美名;
他曾經給他美國的義子約翰·福布斯(此人日后成為美國著名的鐵路大王)50萬銀元,幫助其創(chuàng)立了旗昌洋行,他的慷慨之舉在外商中廣為流傳;
他擁有一個家仆達500人的大家庭,珠江南岸溪峽街的豪宅猶如一個小故宮,其豪華程度據說可以與《紅樓夢》中的大觀園相媲美;
……
第七章 內外夾縫中的惆悵人生
第八章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風吹雨打去
第九章 盛景不再,影響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