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藏學原理(第3版)》是對國家科委一項研究課題的成果總結和拓展,拓展領域涉及巖石、礦物、顏料、陶瓷、玻璃、金屬、有機物(紙張、織物、皮毛制品、竹木制品、塑料、涂料、染料、合成纖維等)及鹵化銀影像材料等幾乎所有質地的文物材料,是作者38年的治學心得。全書8篇42章,60余萬字。文物“保藏學”由“理論保藏學”與“技術保藏學”構成?!袄碚摫2貙W”是研究環(huán)境因素、時間因素、殘余應力因素對文物的作用機理和作用規(guī)律的學科。文物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將發(fā)生色變(褪色、變色、泛黃、失光)、質變(品質變壞)、形變(塑性形變)、破裂(脆性材料依賴于時間的重要行為,是應力腐蝕造成的開裂或斷裂)等不可逆的自然劣變現(xiàn)象?!袄碚摫2貙W”的基礎具有廣域性,橫跨數(shù)理化、生物學等理科領域及眾多工科領域,突顯了交叉學科的多重意義,體現(xiàn)了跨學科研究的時代價值。“技術保藏學”是研究技術方法,控制和減緩文物劣變進程的學科.作者在對每個命題進行嚴格定量描述的基礎上,大膽地構架了保藏學的理論體系,該理論體系被認為是文物的“病理學”和“衰老學”的理論體系。理論的獨創(chuàng)性、新穎陸、系統(tǒng)性可以使之成為大專院??脊艑W、博物館學、檔案學、圖書館學等相關專業(yè)的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學用書或教學參考書、博士生的人學考試參考書。同時它也是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紀念館、美術館的研究人員、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應備讀物,個人收藏家的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