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詭道”,象棋是也,尤讓子對局更甚。棋局一開,讓方便刀光劍影、殺機四伏,忽而聲東擊西,真假難辨;忽而暗度陳倉,云譎波詭,讓對手摸不著頭腦,以便“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從而達到以少勝多的目的。想必這一點讀者已在《象棋讓子秘籍》中可見一斑。對此,《象棋讓子揭秘》將揭示讓方神妙莫測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以及指出被讓方如何應對的正確方法。讓方之弊在于少子,根據不同的讓子,則出現不同的弱點,被讓方應針對這些不同的弱點,有的放矢,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讓車:兵力大減,制其車或兌車,使多車之優(yōu)突顯,故有“讓車忌兌車”之說;讓雙馬:中防薄弱,底線空虛,易為車炮所乘;讓炮:馬易受攻,兌其炮,制其馬;讓馬:馬弱中防空,制其馬。而讓子之利僅在于先,一先之利遠不能彌補所讓之子,故而用其巧,以期達到開局階段爭先取勢,在實力上變不利為有利的目的。若被讓方能夠深諳其中奧妙、趨利避害,正確應對,即可保持多子優(yōu)勢,甚至乘虛攻城拔寨,直搗黃龍。讓子局不同于非讓子局,就棋局而言,被讓方是強勢,若雙方著法正確,讓方必敗,這是讓子局的特殊性使然。即使被讓方在開局走出了軟著或錯著,若所犯錯誤小于所讓之子,之后走好仍可取得優(yōu)勢局面,在讓炮和讓馬的章節(jié)中有幾局可作為參考。如當年孔明、周瑜用巧,曹操不察,敗于赤壁。孫劉聯盟由弱轉強,但曹操吸取教訓任用了司馬懿,最終憑借雄厚的實力取得了勝利。這也說明弱者用巧取其勢,強者憑借實力換取勢的道理,弱中有強,強中有弱,而兩者之間又可相互轉換的辯證關系。雖然說決定棋局最終勝負的因素是實力,但用巧的作用貫穿始終又不可忽視。所以,初學者學習技巧是必要的,也是提高象棋實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由于《象棋讓子揭秘》大多局例均為“揭秘”之作,兼有許多創(chuàng)新著法。故錯漏之處在所難免,還望方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