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5周年的日子里,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劉賢、梁琴主編的《長白山抗聯故事》(上、下),這是白山市長白山文化繁榮工程的重點項目。這套書的出版發(fā)行,為弘揚抗聯精神,激發(fā)社會正義,提升人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生動的教材和珍貴的史料,同時也為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改革創(chuàng)新,解放思想,轉變發(fā)展方式注入提速動力和精神支撐。可喜可賀。據我所知,《長白山抗聯故事》雖然是在2008年著手立項的,但此項工作最早可追溯于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1950年,共和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但毛澤東主席在訪蘇歸國途經哈爾濱時,仍將抗聯惦念在心,告誡時任黑龍江省副省長、原抗聯四軍軍長的李延祿:“東北抗聯當年的斗爭比我們兩萬五千里長征要艱苦得多。”指示他挑頭組織編寫東北抗日聯軍軍史。隨后,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由中共東北局組建東北抗日聯軍軍史研究室,開始抗聯史資料征集工作。未幾,因高饒反黨集團案件把抗聯史研究室主任周小舟、副主任李延平牽連其中,導致這一工作中斷。上世紀60年代初,在毛主席倡導“將軍寫回憶錄,整理革命斗爭史料,編寫革命斗爭史”的號召下,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抗聯資料征集活動,搜集整理了一大批史料。不巧的是,由于后來38軍軍史資料征集活動的強力推動,使東北抗聯史料征集工作邊緣化,最終半途而廢。“文革”中,抗聯和楊靖宇又被打成流寇主義,造成不可預料的史料損毀和流失。進入80年代后,改革開放迎來盛世治史的春天。廣大地方史志工作者展開了第三次抗聯史料征集工作,搶救征集了一批活資料,挖掘整理了一大批檔案資料,還出版了一批人物傳記。本書主編劉賢是這次搶救抗聯資料工作的參與者之一。1981年至1993年,她在靖宇縣史志辦工作期間有幸采訪了三百多位抗聯老戰(zhàn)士和知情人,征集了相當數量的檔案資料和口述史料,對東北抗聯斗爭史及楊靖宇將軍有比較深入的研究,考證翔實、視野開闊。白山市委宣傳部正是基于對劉賢同志的這些了解和信任,于2008年確定扶持《長白山抗聯故事》這一出版項目。我很贊賞市委宣傳部這個決策,因為編輯出版這樣一部書,無異是在挖掘一座豐厚的文化富礦。從已經收錄的書稿看,這本書里的故事內容相當廣泛,不僅包括抗聯戰(zhàn)斗故事,還有地下交通員、密營給養(yǎng)員和木把、反日會員們冒著生命危險為抗聯送糧送信,團結抗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以及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礦泉水故事。特別是當年的抗聯戰(zhàn)士和支持幫助過抗聯的仁人志士們的娓娓述說,更使人倍感親切,猶如歷史的場景重現。讀者們能夠讀到這些生動的文字,真得感謝劉賢同志幾十年來對抗聯資料的執(zhí)著搜求和嚴格篩選。盡管她沒有受過歷史學的專業(yè)訓練,但在尊重史實、實事求是方面并不亞于歷史學者。她本人所寫的故事也很有吸引力,語言流暢,舉重若輕。至于該書原汁原味錄入的那些60年代由各地作者搜集整理的抗聯故事,作為以“存文留史”為目的的資料性讀物來說,恰是尊重原創(chuàng)作者勞動的必需。書中把楊靖宇和抗聯與地下交通員、人民群眾三者之間唇齒相依、血肉相連的關系寫得自然流暢,感人至深:抗聯來自于人民,屬于人民,是一個為民族生存,為國家獨立而孤絕苦戰(zhàn)的英雄群體。書中關于戰(zhàn)役、戰(zhàn)斗的內容著墨不多,但故事親切感人。“楊靖宇改名”里的楊靖宇、“反日會長孫萬貴”里的孫萬貴、“曹亞范吹簫勸敵兵”里的曹亞范,還有被譽為“山耗子”的交通員馬良、專門從事密營給養(yǎng)供應的給養(yǎng)員張玉山等等,人物鮮活,躍然紙上。那個合興村的地主張老蔫和他的長工劉才“搶險”,營救楊靖宇和抗聯的故事,讀來更是令人激奮不已。合興村溝里溝外有近上百戶人家,家家都是農忙種田,農閑跑山。村民對楊靖宇、對抗聯感情很深,張老蔫家是抗聯設在深山里的秘密聯絡站,時常派劉才往山里送糧送藥,村里人都明白他家的特殊背景,但都沒有去告發(fā)。遭遇暴雪封門的天災,老蔫獲救后,首先想到的是處在深山里的抗聯隊伍的安危,立即派劉才滑雪趕到密營,將埋在大雪山里面的楊靖宇和抗聯部隊營救出來。戰(zhàn)爭年代,抗聯與老百姓,就是這樣心心相印,生死與共渡過難關的。本書描述最多的還是抗聯的艱苦戰(zhàn)斗生活??孤撛跇O端困難的條件下,打日寇、殺漢奸、除叛徒,時時事事處處安危系于一發(fā)。然而,楊靖宇和他的戰(zhàn)友們毫不猶豫,英勇無畏!是什么力量支持他們視死如歸、戰(zhàn)斗到最后的呢?是堅定不移的抗日救國信念,是為國為民的仁德大義,是不惜犧牲生命的戰(zhàn)斗精神,是堅持喚起民眾同心抗日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如為喚起尚有良知的偽軍不與抗聯為敵,抗聯一路軍第一方面軍指揮曹亞范以戰(zhàn)場為舞臺,從容吹起“白山黑水松花江”、“投奔抗聯扛起槍”,以悠揚婉轉的簫聲規(guī)勸偽軍、化敵為友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鐵血戰(zhàn)士對民族、對國家至情至性的大愛情懷。這一切,恰恰是當前經濟社會中人們最需學習、繼承與發(fā)揚的。書中還有大量篇幅是寫人民群眾如何理解、支持、幫助和保護楊靖宇和抗聯的。如在日本侵略者實施“集家并屯”時,楊靖宇和地方工作隊剛剛進入濛江縣大東溝村,突然來了一伙偽軍,老村長怕楊靖宇和抗聯地方工作隊吃虧,把他們藏到地子里,并毫不猶豫舍出家財“熱情招待”日偽官兵,終于將酒足飯飽的日偽走狗“哄”走了。不僅巧妙地保護了楊靖宇和抗聯地方工作隊的安全,還使楊靖宇從地子藏身的體驗中獲得靈感,想出用修建密營的方法破解日軍“集家并屯”詭計的戰(zhàn)略措施。由此可見,任何革命隊伍只要為民愛民,就一定會取得勝利和成功;反之,如果失去人民的支持,則將一事無成!縱觀全書,文字樸實,內容豐富,情節(jié)生動,故事感人。雖然這些故事遠不是東北抗聯征戰(zhàn)歷程的全部,但足以勾勒出艱苦卓絕、前仆后繼的長白山抗聯斗爭的歷史輪廓了。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于盡一切可能把歷史的本來面目展示給讀者,可以說是一部長白山區(qū)現代革命史的教科書。因此,值得一讀,也應該一讀。所以,當我讀到這部書稿的時候,立即決定要向讀者推薦。因為,經濟發(fā)展不能缺失了信仰,更不能缺失身為中國人應有的道義和骨氣?!堕L白山抗聯故事》是一部回顧歷史,啟迪當代,增強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強精神的好教材,是楊靖宇和抗聯留給白山人的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我們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深化改革開放、反對腐敗、凝聚發(fā)展合力都有必要了解東北抗聯史,了解東北十四年淪亡史和日本軍國主義在東北的最野蠻最殘酷的殖民統(tǒng)治史。今天的中國,50歲以下的人,對于自己的國家、民族及家鄉(xiāng),在七十九年前遭受的那一段苦難的歷史記憶已經淡漠了許多。如果我們充分運用這些生動、真實的抗聯故事,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弘揚社會正氣、提振民族士氣、激勵革命意志,必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長白山文化繁榮工程計劃出版一套《抗聯文化叢書》,除了這部《長白山抗聯故事》以外,還有《感知楊靖宇》、《采訪老抗聯》和《照片上的故事》,一共四個部分,《長白山抗聯故事》(上、下)僅僅是一個開頭。開頭良好,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后續(xù)各部書的內容更加精彩。我和讀者一道熱切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