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民間雜藝》收集除湖湘刺繡、織錦、印染、壁畫、陶瓷、石木竹雕、木刻版畫等民間美術大類之外的民間美術雜項。它包括編織、紙扎、食雕畫、木作、銀器、針黹、車船、鐵器諸類,大者如房屋舟楫,小者如寸許小物,包羅萬象。這些民間雜藝長期蘊藏流行輾轉于民間,蘊含極大的民俗民藝價值,有待我們整理挖掘,尤其是系統(tǒng)整理挖掘。如鳳凰紙扎,本身就是民間祭祀的重要道具,是古儺戲至今存活于民間的活標本;而散見于神秘祭祀場所的師公道士道場法器的木雕竹雕散件,其創(chuàng)作使用程序極其莊嚴繁瑣,之于現代文明已絕跡多年;棕編則主要凝聚了民間百姓的生活情趣和民俗智慧,其造型的樸拙生趣,迥異于古典傳統(tǒng)和現代意蘊,它甚至只以個人的手藝與情趣而承傳;靖州蜜雕,直接來自于地頭農家,又承接了古史傳統(tǒng),具有相當狹窄的地域性;活躍于數十年前走街串巷的糖畫手藝,其活靈活現的傳統(tǒng)戲曲小說造型形象,如今與現代文明已漸行漸遠,它們帶給城鎮(zhèn)兒童的歡喜,正被千篇一律的平面卡通形象取代;至于更小的零敲碎打的針針線線(針黹)、敲敲打打(木、石、鐵件),其制作工藝、流程、審美情趣,也已經或正在與它的手藝人一起邁進博物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