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街道上遍布著各種標志與指路箭頭的世界。但是,盡管科技如此發(fā)達,我們卻還是會在大賣場迷路,會找不到去朋友家的道路,會因為迷路錯過重要的會議或者面試。不過,許多其他動物卻擁有與生俱來的方向感。螞蟻的眼睛能夠識別光的偏振;鴿子的眼睛能夠探測磁場;帝王蝶與定期遷徙的候鳥能夠飛越數干公里找到目的地;被捕捉到英格蘭的綠海龜能夠找到巴西海岸的家。在《迷失》一書中,心理學家科林·埃拉德提醒我們注意下面這一事實:經過若干個世紀的創(chuàng)新發(fā)明之后,人類現在只需數小時就能在豪華舒適的環(huán)境中輕易地跨越萬水千山,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卻漸漸遺落了尋覓方向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埃拉德通過廣泛研究,在《迷失》一書中清晰明確地闡述了人們與外部世界脫節(jié)的原因,并向我們指出,這樣的分離狀態(tài)不僅會影響我們是否能平安順利地在荒野進行探險,更會影響到我們如何建構所居住的城市、所工作的場所,乃至我們的家園和虛擬世界。埃拉德強調,建筑師以及城市規(guī)劃者在設計環(huán)境時需要考慮到人們的行為,而且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我們并非遺世獨立,而是隸屬于所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