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政治理論馬克思視閾的精神生活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馬克思視閾的精神生活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馬克思視閾的精神生活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定 價:¥39.00

作 者: 張慧君,方杲,侯治水 著
出版社: 長春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政治理論

ISBN: 9787544512305 出版時間: 2011-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1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精神生活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精神生活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研究的最終成果。它意在研究人的精神生活,時空界限劃定在21世紀頭20年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特定歷史新階段,研究所運用的立場、觀點、方法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fā)展觀。選擇“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精神生活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課題,是出于對小康社會的全面性、目的性的深層理解。在21世紀頭20年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階段性目標。這個目標是宏偉的,但是,目標不是目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一點我們從江澤民同志所做的“十六大”報告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為題,以號召全黨全民“共同創(chuàng)造我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為結語,這一有意味的行文能體會出來。正因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落腳點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一宏偉目標才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然而,生活水平既包括物質(zhì)生活水平,也包括精神生活水平。如果說,我們現(xiàn)在有足夠的把握經(jīng)過20年的奮斗在物質(zhì)生活上全面達到小康水平,那么,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把握保證達到了小康水平的物質(zhì)生活就一定會使全國人民感到幸福?事實上,物質(zhì)生活富足而精神生活貧困、缺乏幸福感的問題在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已然發(fā)生。因此,我們要建設一個全面的小康社會、社會主義的小康社會,就必須高度重視和認真研究小康社會的精神生活問題。

作者簡介

暫缺《馬克思視閾的精神生活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生活:理解精神生活的前提
 第一章 生活
  生活的本質(zhì)
  生活的結構
  生活的內(nèi)容
  生活的意義
精神生活:對一個熟知而非真知領域的探索
 第二章 精神生活的本質(zhì)、特征和產(chǎn)生機制
  “精神”釋義
  精神生活的本質(zhì)
  精神生活的特征
  精神生活的產(chǎn)生機制
 第三章 精神生活的歷史演進
  原始社會:人的精神生活混雜在混沌統(tǒng)一生活中
  奴隸社會:人類精神生活開始分化并彰顯其力量
  封建社會:人類精神生活的扭曲與壓抑
  資本主義社會:人類精神生活的復歸與異化
  社會主義社會:人類精神生活的真正解放與豐富
精神生活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第四章 提升精神生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
  精神生活的提高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精神生活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本質(zhì)要求
  當前國人精神生活的困惑與誤區(qū)
  改善精神生活狀況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第五章 民族精神:小康社會精神生活的深厚底蘊
  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內(nèi)涵
  中華民族精神的多元性特征
  小康社會的精神底蘊
 第六章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小康社會精神生活的靈魂
  精神生活多樣化是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
  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時代和實踐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一元化和社會精神生活多樣化
  的辯證統(tǒng)
 第七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小康社會精神生活的支柱
  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科學內(nèi)涵
  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立論依據(j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重在建設
 第八章 社會主義榮辱觀:小康社會精神生活的道德基礎
  社會主義榮辱觀提出的歷史必然性
  社會主義榮辱觀科學內(nèi)涵和要求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主體價值性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