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世界哲學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

定 價:¥38.00

作 者: (匈)阿格妮絲·赫勒 著,衣俊卿 譯
出版社: 重慶出版社
叢編項: 國外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研究叢書
標 簽: 世界哲學

ISBN: 9787229026783 出版時間: 2010-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9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日常生活》是阿格妮絲·赫勒的代表作之一,該書寫于20世紀60年代末,1970年在匈牙利第一次發(fā)表,迄今已出版意大利文版、西班牙文版、德文版、塞爾維亞文版、英文版和中文版。盧卡奇曾親自為《日常生活》的匈牙利文版作序?!度粘I睢芬彩?0世紀興起的生活世界理論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是迄今所見有關(guān)日常生活的比較系統(tǒng)和比較完整的專著。它代表著赫勒早年從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和人道主義理論出發(fā)所開展的社會批判。赫勒揚棄了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的宏觀經(jīng)濟分析和階級分析,從微觀結(jié)構(gòu)上探索社會的民主化和人道化途徑,提出了“人類需要論”和“日常生活革命”的構(gòu)想。赫勒繼承了盧卡奇《審美特性》中關(guān)于日常生活世界和藝術(shù)、科學的關(guān)系的基本思想,強調(diào)微觀層次上的改變,即日常生活的人道化的重要性。赫勒在《日常生活》中談到日常生活批判的宗旨時指出:“日常生活如何能在人道的、民主的和社會主義的方向上得以改變是《日常生活》的實際爭端?!度粘I睢诽峁┑拇鸢副磉_了這樣的信念,社會變革無法僅僅在宏觀尺度上得以實現(xiàn),進而,人的態(tài)度上的改變無論好壞都是所有變革的內(nèi)在組成部分。”

作者簡介

  阿格妮絲•赫勒(Agnes Heller),1929年生于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個中產(chǎn)階級的猶太人家庭,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布達佩斯學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被公認為該學派的發(fā)言人。赫勒已經(jīng)發(fā)表40余部著作,其中大部分被譯成英、法、德、意、日、西班牙、丹麥、葡萄牙、塞爾維亞、中文等多種文字,主要有《文藝復興的人》(1967)、《日常生活》(1968)、《馬克思的需要理論》(1974)、《激進哲學》(1978)、《論本能》(1979)、《情感理論》(1979)、《歷史理論》(1982)、《對需要的專政》(1983)、《羞愧的力量》(1985)、《超越正義》(1987)、《普通倫理學》(1988)、《后現(xiàn)代政治狀況》(1988)、《道德哲學》(1990)、《現(xiàn)代性能夠幸存嗎?》(1990)、《歷史哲學片斷》(1993)、《生態(tài)政治學:公共政策和社會福利》(1994)、《現(xiàn)代性理論》(1999)、《混亂的時代》(2002)、《審美哲學》(2004)等。赫勒的研究涉獵眾多領(lǐng)域:早期她主要通過本能、情感、需要、道德、人格、歷史等六個方面的研究而創(chuàng)立“社會人類學”,提出并創(chuàng)立了“以第二本性”為核心的本能論,人類需要論、激進哲學、日常生活革命論,等等;后來她轉(zhuǎn)向了政治哲學,對于現(xiàn)代性和后現(xiàn)代性、后現(xiàn)代的政治狀況、生態(tài)政治學等,做了廣泛的探討。衣俊卿,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編譯局局長。1982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7年獲貝爾格萊德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先后擔任黑龍江大學哲學系主任,《求是學刊》主編,黑龍江大學副校長,黑龍江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2007年3月起任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部長、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黨組書記,2007年4月起擔任黑龍江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黨組書記。2010年2月起擔任中央編譯局局長?,F(xiàn)兼任中國現(xiàn)代外國哲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副會長、中國辯證唯物主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理事。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國外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lǐng)域:馬克思的實踐哲學、當代馬克思主義、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主要著作有:《實踐派的探索與實踐哲學的述評》、《東歐的新馬克思主義》、《現(xiàn)代化與日常生活批評》、《歷史與烏托邦》、《回歸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學》、《20世紀的新馬克思主義》、《20世紀的文化批判》、《文化哲學》、《現(xiàn)代化與文化阻滯力》等。譯著:《日常生活》和《宗教與當代西方文化》。在各類學術(shù)期刊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200多篇。曾榮獲黑龍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黑龍江省新長征突擊手、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宣傳文化系統(tǒng)“四個一批”人才、全國杰出專業(yè)技術(shù)人才等稱號,并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以及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

圖書目錄

在研究當代各種思潮中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為《國外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研究叢書》的出版而作
中文第二版譯序(1)
中譯者序言(1)
英文版序言(1)
第一編 特性、個性、社會和類本質(zhì)(1)
第一章“日常生活”的抽象概念(3)
第二章“個人”:概念解析(8)
一 “個人”范疇:(一)特性(8)
二 “個人”范疇:(二)個性(16)
第三章 個人和他的世界(30)
一 作為階級單元的個人(30)
二 團體和個體(32)
三 個人和群伙(35)
四 個體和共同體(36)
五 為我們意識(43)
第二編 日常與非日常(47)
第四章 日常生活的異質(zhì)性(49)
一 “總體的人”的對象化(49)
二 日常思維和非日常思維(51)
三 日常生活和社會結(jié)構(gòu)(56)
四 同質(zhì)化(60)
第五章 從日常到類(63)
一 工作(63)
二 道德(74)
三 宗教(96)
四 政治與法(103)
五 科學、藝術(shù)和哲學(106)
第三編 日常生活的組織架構(gòu)(123)
第六章 “自在的”對象化和“自為的”對象化(125)
一 “自在的”類本質(zhì)對象化(126)
二 “自為的”類本質(zhì)對象化(127)
三 “自在與自為”(128)
四 “為我們存在”(128)
第七章 “自在的"類本質(zhì)活動(131)
第八章 “自在的"類本質(zhì)對象化的共同特征(142)
一 重復(143)
二 “規(guī)則一特征”和規(guī)范性(144)
三 符號系統(tǒng)(146)
四 經(jīng)濟(152)
五 情境性(155)
第九章 “自在的"類本質(zhì)對象化的特殊屬性(158)
一 對象世界(158)
二 習慣世界(162)
三 語言(168)
第十章 日常生活的行為與知識的一般圖式(176)
一 實用主義(177)
二 可能性(179)
三 模仿(182)
四 類比(185)
五 過分一般化(188)
六 單一性事例的粗略處理(191)
第四編 產(chǎn)生于日常生活之中的,有助于“自為的”類本質(zhì)的需要和對象化的根基(197)
第十一章 日常知識(199)
一 日常思維的內(nèi)涵(199)
二 日常知識的人本學特征(209)
三 當我們斷言“認識某物”時意味著什么?(218)
四 日常思維的理論態(tài)度的類型(228)
第十二章 日常交往(232)
一 作為社會關(guān)系的基礎(chǔ)和反映的日常交往:平等與不平等(232)
二 日常交往的模式(236)
三 日常交往中的定向性情感(愛和恨;依戀)(249)
四 日??臻g(254)
五 日常時間(258)
六 日常生活的沖突(266)
七 日?!皾M足”:它的成分(271):
第十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個性(276)
一 個性同日常生活結(jié)構(gòu)的關(guān)系(276)
二 作為個體“自為存在”的個性(283)
三 日常生活的“為我們存在”(28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