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
序
前言
第一章 通用技巧篇
1.基本理念
2.重要信息
3 牌的使用技巧
第二章 標準版武將篇
1.蜀國無疆
1.1 劉備
1.2 關羽
1.3 張飛
1.4 趙云
1.5 馬超
1.6 諸葛亮
1.7 黃月英
1.8 黃忠
1.9 魏延
2.魏國武將
2.1 曹操
2.2 夏侯惇
2.3 許褚
2.4 張遼
2.5 郭嘉
2.6 甄姬
2.7 司馬懿
2.8 夏侯淵
2.9 曹仁
3. 吳國武將
3.1 孫權
3.2 甘寧
3.3 呂蒙
3.4 黃蓋
3.5 周瑜
3.6 陸遜
3.7 孫尚香
3.8 大喬
3.9 小喬
3.10 周泰
4. 群國武將
4.1 華佗
4.2 呂布
4.3 貂蟬
4.4 張角
4.5 于吉
第三章 身份局篇
1. 主公篇
1.1 基本目的
1.2 基本想法
1.3 通用策略
1.4 武將
1.5 不同人數牌局之間的區(qū)別
2. 忠臣篇
2.1 基本目的
2.2 基本想法
2.3 通用策略
2.4 武將
2.5 不同人數牌局之間的區(qū)別
3. 反賊篇
3.1 基本目的
3.2 基本想法
3.3 通用策略
3.4 武將
3.5 不同人數牌局之間的區(qū)別
4. 內奸篇
4.1 基本目的
4.2 基本想法
4.3 通用策略
4.4 武將
4.5 不同人數牌局之間的區(qū)別
第四章 v3競爭對抗局篇
1.規(guī)則介紹
1.1 v3局規(guī)則
1.2 規(guī)則解析
2. 部署策略
2.1 選將
2.2 布陣
2.3 決定行動順序
3. 戰(zhàn)斗策略
3.1 組合分類
3.2 基本策略
3.3 進攻組合VS進攻組合
3.4 進攻組合VS技術組合
3.5 進攻組合VS控制組合
3.6 技術組合VS技術組合
3.7 技術組合VS控制組合
3.8 控制組合VS控制組合
3.9 特效組合
第五章 軍爭及火、林擴展包篇
1. 軍爭對牌局的改變
1.1 軍爭擴展包簡介
1.2 軍爭游戲牌的使用
1.3 對原有游戲牌的影響
1.4 對身份局的影響
2. 軍爭對武將的影響
2.1 蜀國武將
2.2 魏國武將
2.3 吳國武將
2.5 總結
3. 火包武將
3.1 臥龍諸葛亮
3.2 龐統(tǒng)
3.3 典韋
3.4 荀彧
3.5 太史慈
3.6 龐德
3.7 袁紹
3.8 顏良文丑
4. 林包武將
4.1 孟獲
4.2 祝融
4.3 曹丕
4.4 徐晃
4.5 孫堅
4.6 魯肅
4.7 賈詡
4.8 董卓
5. 同類型武將的比較
5.1 給牌輔助型武將
5.2 每回合額外上牌的武將
5.3 遠距離進攻的武將
5.4 攻擊必中的武將
5.5 回復型武將
5.6 受傷害發(fā)動技能的武將
5.7 影響判定的武將
第六章 神武將篇
1. 風包神武將
1.1 神呂蒙
1.2 神關羽
2. 火包神武將
2.1 神周瑜
2.2 神諸葛亮
3. 林包神武將
3.1 神曹操
3.2 神呂布
后記
附錄
逐鹿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