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以來,我國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力度不斷加大,司法體制改革和工作機制改革不斷深化,人民群眾對法治國家建設的期待越來越高,對司法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大量的社會矛盾表現為法律問題和案件。當法律成為治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主要手段,成為調節(jié)利益關系和界分權利義務的基本規(guī)則時,司法機關就不可避免地成為化解矛盾、解決糾紛的主戰(zhàn)場。我國經濟社會的這些新變化,既為法學理論研究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廣闊天地,也向法學理論研究提出了嚴肅追問和嚴峻挑戰(zhàn)。運用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立足中國現階段的具體國情,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的各種問題,科學借鑒國外法治建設的有益經驗,服務于我國當前的法治實踐,引領今后的法治進程,不僅是廣大法學理論工作者的歷史使命,也是廣大法律實務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吨袊嫱馍淌聦徟醒芯俊肥侵袊▽W會審判理論研究會涉外專業(yè)委員會組織編撰的學術著作。中國法學會審判理論研究會是經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和中國法學會批準,以全國法院的法官為主要群體并吸收中央政法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及專家學者參加的學術團體。鑒于廣東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先行地,涉外案件占全國比重較大,新情況、新問題較多,審判經驗豐富,開展涉外審判理論研究基礎好,中國法學會審判理論研究會決定依托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成立涉外專業(yè)委員會,緊密結合當前法治國家建設實際與法院工作實際,集中圍繞黨和國家對審判工作的新要求與人民群眾自益增長的司法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的學術研究活動,不斷推出富有理論價值和實踐特色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