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導師制具有幾乎令人敬畏甚至頂禮膜拜的地位。在過去的幾百年間,牛津的導師制教學一直被譽為皇冠上的寶石。1909年,作為牛津大學名譽校長的勛爵寇松(Lord Curzon)曾宣稱:“如果牛津有什么特別的東西值得自豪的話,其應將標簽貼在一代又一代牛津人的生活和品格上,以及曾激起其他國家難以掩飾地去羨慕的東西,這就是個人的完美發(fā)展”而這正是導師制導致的直接結果。 隨后在1922年有關牛津和劍橋的皇家專門調查委員會上,導師制就作為牛津(以及劍橋)的主要特色深深植根于其大學教育中:這種學院教學制度對這兩所名校的教育成就立了大功。這種由導師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個人教學,使牛津和劍橋的教育通過這種完美方案具有了其他地方少有的內涵和品質?!陡叩冉逃我詾椤案摺保号=驅熤平虒W反思》對牛津大學多個學科的導師制進行了深入分析,作者都是牛津大學各個學科的學術領袖。當前,我國許多重點大學正在模仿這一制度,《高等教育何以為“高”:牛津導師制教學反思》是我國引進的第一本全面介紹國外著名大學導師制的學術專著,對我國大學教學體制改革深具啟發(fā)。然而,《高等教育何以為“高”:牛津導師制教學反思》有別于一般的嚴肅學術著作,其中的文章多是漫談的性質,其語言風格生動活潑,有較強的可讀性;讀者面較廣,可以是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以是大學教師和高教管理者。原著作者可以免中文版首印版稅,譯者可提供1萬元左右出版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