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松伯爵的《翻譯官手記》是最值得一讀的關于1860年征戰(zhàn)的一本著作,因為它或許是一本寫得最為生動最為精彩的著作。莫里斯·伊里松(Maurice Irisson)在1886年才出版了這本書,署名是埃利松伯爵。年僅20歲,他就陪同蒙托邦將軍去了中國,當時的身份是翻譯,不是中文翻譯,而是英語翻譯。因此,他負責與英國盟軍的溝通與聯絡。在出版這本書之前,他等待了25年,目的是不想過于冒犯敏感的英國人,他在書中譴責了英國人想在軍事和外交上獨占鰲頭的野心??傊谶@場對華征戰(zhàn)期間,他們以遠征軍的領導者自居,在法國盟軍面前盛氣凌人,極力貶低法國人的形象。這也是一本完全是為蒙托邦將軍的榮耀而寫的書。作者所展示的史實也是有待商榷的。他經常會拿史實自由發(fā)揮。盡管如此,埃利松伯爵的這本著作是一部筆調生動、引人人勝的文獻。可以帶著輕松快樂的心情閱讀本書。一定要讀一下他初到上海時的那段敘述,以及他對這座中國城市的描寫。他的《翻譯官手記》中最出名的幾個章節(jié)是關于圓明園大洗劫的,這幾個章節(jié)更值得一讀。夏宮受到中國數代皇帝的青睞,他重墨描寫了被毀之前的夏宮,在專欄作者之中,做這種描寫的作者為數極少。埃利松伯爵筆下的圓明園洗劫是一個非常精彩的片段,他的敘述詼諧風趣,洗劫的悲慘景象躍然紙上。其實,他嘲諷了法國人在洗劫圓明園時的混亂無序。當然,他把洗劫的規(guī)模和法英聯軍的破壞縮小了,他沒有譴責這些掠奪行為。但是對一個歷史學家來說,由一個專欄作者寫的這部文獻還是很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