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美學何新論美

何新論美

何新論美

定 價:¥48.00

作 者: 何新 著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美學

ISBN: 9787506040297 出版時間: 2010-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33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何新論美》提要:《說文解字》釋“美”為“甘也。從羊從大”,以美味之“美”為此字本義。何按:此是誤讀。甲骨文及金文之“美”字,乃是一個冠羽飾之舞者的獨體象形文字。美的古音、本義、語源是舞蹈及舞者?!懊馈笔敲缹W中最重要的語詞和概念之一。但是它在漢語中的語源及初始語義,卻一直是一個謎。流行的傳統(tǒng)說法是:“美,甘也。從羊從大?!保ㄔS慎:《說文解字》四上羊部)也就是說,“美”的語義似乎是從美味中引申出來的。這種說法相當權威,也頗為流行,但其實卻是望文生義的附會之談。戴家祥曾指出:“謂羊大則肥美,蓋拓晚周訛體‘美’字頂部之‘羽’變形為‘羊’而解說,致生窒礙?!睂嶋H上,從古字形學的角度看,“美”字并非羊、大的合體會意字?!懊馈弊质且粋€獨體象形文字。其字形乃是一個頭戴羽飾作舞蹈狀的人形。

作者簡介

  何新,中國著名學者、歷史學家、經(jīng)濟學家,也是國際知名的政論家、戰(zhàn)略問題評論家。 1979年任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教師。1980年進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曾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何新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東方美術交流協(xié)會理事,第七、第八、第九屆、第十一屆全國專職政協(xié)委員。 何新著作有《何新政治經(jīng)濟論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5)、《東方的復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黑龍江教育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1991)、《諸神的起源》(三聯(lián)書店,1985)、(藝術現(xiàn)象符號的文化社會學闡釋,(人?文學出版社,1987)、《龍,神話與真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何新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8)、《談龍》(香港中華書局,1989)、《中國文化史新論》(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5)、《愛情與英雄》(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反思與挑戰(zhàn)》、《巨謎的揭破》(臺灣風云時代出版公司,1911)、《中華復興與世界未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危機與反思》(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為中國聲辯》(山東友誼出版社,1997)、《思考》(第一卷)、《思考》(第二卷)(時事出版社,2001)、《何新古經(jīng)新解》(時事出版社,2001)、《論中國歷史與國民意識》(時事出版社,2002)、《論政治國家主義》(時事出版社,2003)、《泛演化邏輯引論》(時事出版社,2005)、《何新國學經(jīng)典新解系列》(時事出版社,2007)、《我的哲學思考》(時事出版社,2008)等。 譯著有《人性的探索》(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人生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培根人生隨筆》(人民日報出版社,1996)、《培根人生淪》(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等,曾主編《開放叢書》及《中外文化知識詞典》。 海外出版:《致中南海密札》(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諸神的起源》(日本東京樹花舍,1998)(韓國東文堂,1990)等。

圖書目錄

序言  美的語源
試論審美的藝術觀——論藝術的人道精神與形式美
  引言
  一、審美是藝術的根本功能
  二、自然美不同于藝術美
  三、審美活動為人類所專有
  四、藝術以自身為目的
  五、藝術本身是超實用領域
  六、人類精神在藝術中得到解放
  七、藝術是“游戲”
  八、藝術是評價生活的試金石
  九、人類在藝術中超越自然
  十、藝術是最崇高的人道精神作品
美的分析
  一、美是一種價值
  二、美不能以物理手段觀測
  三、美的基礎是感知
  四、美的愉悅感來自人類的文化價值意識
  五、美的價值具有超越性
  六、審美價值涵括三個層面
  七、性選擇是人體美感的核心
  八、人體裝飾標志著藝術美感的起源
  九、面相表情顯現(xiàn)性格
  十、面相是可塑造的
  附錄:論美(培根)
關于藝術美的三種類型
  ——讀黑格爾《美學》的一則札記
  一、黑格爾關于藝術的分類
  二、象征藝術是抽象藝術
  三、造型藝術是具象藝術
  四、藝術體現(xiàn)觀念
  五、藝術史:抽象——具體——抽象
略論藝術的形式表現(xiàn)與審美原則
  ——兼論藝術的起源問題
  一、什么是藝術之“美”
  二、藝術起源于巫術
  三、史前藝術具有功能性
  四、巫之事神必用歌舞
  五、宗教與哲學是藝術之基石
  療、形式表現(xiàn)是審美之本質(zhì)
  七、人類通過審美規(guī)律而造物
  八、藝術具有三種表現(xiàn)形態(tài)
  九、理念決定造型藝術
  十、文學之美在于理念
論詩美
  一、詩歌語言的藝術特點
  二、詩語是不精確的摹狀語言
  三、“境界”、“意象”與“意境”
  四、詩語之荒謬性
  五、詩語解構語法
  六、不瘋狂必無好詩
  七、詩語忌政治
  八、詩的聲律美
  九、詩體之演化
  十、新體詩為何失敗
  十一、詩是貴族的藝術
  十二、詩中應當有“謎”
  十三、詩境有主客之別
  十四、論“象征”
何新講詩
  一、以象征手法寫成的古典詩歌——李商隱《錦瑟詩》試解
  二、宋詞中的“意識流”——周邦彥《蘭陵王·柳》
  三、詠物就是“象征”——讀蘇東坡《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試論漢文字書法之抽象美——中國書法史之鳥瞰
  一、漢文字書法藝術的起源
  二、秦代小篆的通行
  三、漢代錄書、草書的發(fā)展
  四、南北書法的分化與“二王”時代的到來
  五、楷書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
  六、唐代書法之興盛
  七、虞世南與顏真卿之書法
  八、宋元明的書法發(fā)展
  九、清代至當代的書壇
論中國古典繪畫的抽象審美意識
  導言
  一、繪畫始于抽象
  二、人類繪畫的普遍發(fā)展規(guī)律
  三、繪畫和文字均起源于抽象刻畫
  四、中國繪畫的獨特藝術風格
  五、中國古典繪畫的演進發(fā)展史
論文人畫——《何新畫集》自序
  一、文人畫不必由寫實入手
  二、中國畫以神品為高
  三、以主體自由把握宇宙人生
  四、寫意之本質(zhì)是表現(xiàn)主義
  五、我心為萬象立法
  六、逸品高于匠品
  七、觀畫最忌匠、俗、媚、野四字
凝固的音樂——讀《中國古代建筑史》
  一、人類文明史即建筑史
  二、中西文化差異在建筑藝術上的體現(xiàn)
  三、建筑風格的三大特征
  四、中西建筑文化之差別
  五、中西建筑風格之比較
  六、中國古代建筑的結構邏輯
  七、建筑觀念與時代觀念之關系
論19—20世紀西方藝術中的“現(xiàn)代主義”
  導言
  一、現(xiàn)代派之定義
  二、現(xiàn)代藝術的叛逆性
  三、近代人文主義的樂觀精神
  四、理性與啟蒙
  五、浪漫主義之興起
  六、現(xiàn)代派之悲觀主義
  七、現(xiàn)代西方哲學主題之轉變
  八、重新?量一切價值
  九、尼采哲學的絕望性
  十、存在主義的悲觀性
  十一、異化與變形
  十二、現(xiàn)代派的危機意識
  十三、侏儒提出的倫理問題
  十四、現(xiàn)代藝術走向何方
盤古神話之謎的闡釋
  一、盤古是誰
  二、古印度文化影響中國
  三、盤古與梵天
  四、盤古是外來人物
  五、一切皆“梵”
嬋娟、混沌、鱷魚及開天辟地的神話——文化語源學研究札記
長恨歌故事與遼寧紅山女神
關于我的《諸神的起源》
中國上古神話的文化意義及研究方法
鐘馗的起源
符號與象征
藝術作品的符號學分析
論“武俠”及其文學(上篇)
  一、當代文學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現(xiàn)象
  二、關于“俠”的起源
  三、“俠”的社會根源與早期游俠
  四、俠與俠文學的源流
  五、俠與古典武俠小說的墮落
論“武俠”及其文學(下篇)
  一、新武俠是現(xiàn)代市民文學的商品
  二、新武俠的模式化主題
  三、新武俠作品中妄濫者多
  四、武俠精神的真諦是入世濟世
  五、新武俠中多變態(tài)
  六、虛擬文學的家園中國夢
  七、新武俠文學是歷史的幻擬品
  八、結語
論《紅與黑》
  引言
  一、索黑爾·于連,英雄還是混蛋?
  二、挑戰(zhàn)的時代
  三、骯臟的世界
  四、大革命的翻版皮影戲
  五、選擇死亡
  六、結論:歷史悲劇的美學意義
論巴爾扎克《人間喜劇》
中國之莎士比亞——徐渭
附錄
  關于莎士比亞的札記
  莎士比亞雋語鈔
  關于美學問題的藝術家通信
  一、談形式美問題(吳冠中)
  二、談張大千的潑彩藝術(何海霞)
  三、談美學與神話(潘絜茲)
  四、談何新的水墨畫(江兆申)
  五、談中國神話研究(金克木)
  六、談現(xiàn)代主義(錢鐘書)
關于詩與語言形式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