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仿真的基本概念
1.1.1 系統(tǒng)
1.1.2 模型
1.1.3 建模
1.1.4 仿真
1.1.5 系統(tǒng)、模型和仿真的關系
1.2 面向對象技術
1.2.1 發(fā)展概況
1.2.2 面向對象的思想
1.3 面向對象仿真
1.3.1 什么是面向對象仿真
1.3.2 面向對象仿真的特點
1.3.3 仿真研究實例
1.4 本章小結
基本練習
擴展練習
延伸閱讀
第2章 面向對象技術入門
2.1 面向對象的核心思想
2.1.1 面向對象對現(xiàn)實世界的映射
2.1.2 面向對象的系統(tǒng)分解方法
2.2 面向對象建模語言
2.2.1 什么是uml
2.2.2 uml的構成
2.2.3 如何使用uml
2.3 面向對象的基本概念
2.3.1 什么是對象
2.3.2 類的概念
2.3.3 類的結構
2.3.4 類的uml描述
2.3.5 類的java實現(xiàn)
2.4 面向對象的主要機制
2.4.1 抽象——建模基礎
2.4.2 封裝——安全目標
2.4.3 繼承——重用目標
2.4.4 聚合——裝配機制
2.4.5 關聯(lián)——整合機制
2.4.6 消息傳遞——通信機制
2.4.7 重載——靈活目標
2.4.8 多態(tài)性——oo靈魂
2.5 本章小結
基本練習
擴展練習
延伸閱讀
第3章 面向對象建模方法
3.1 面向對象建模的依據
3.1.1 建模的一般原則
3.1.2 面向對象建模的基本思想
3.2 面向對象模型的構成
3.3 面向對象建模過程
3.4 建立實驗框架
3.4.1 什么是實驗框架
3.4.2 如何描述實驗框架
3.4.3 建立實驗框架的過程
3.5 靜態(tài)建模
3.5.1 靜態(tài)建模過程
3.5.2 靜態(tài)建模詳解
3.5.3 靜態(tài)建模的基本原則
3.6 動態(tài)建模
3.6.1 狀態(tài)建模
3.6.2 交互建模
3.6.3 活動建模
3.7 本章小結
基本練習
擴展練習
延伸閱讀
第4章 面向對象離散事件仿真
4.1 離散事件系統(tǒng)仿真概述
4.1.1 離散事件系統(tǒng)模型
4.1.2 離散事件仿真策略
4.1.3 離散事件仿真系統(tǒng)的分層構成
4.2 基于事件調度法的面向對象離散事件仿真
4.2.1 基本思想
4.2.2 靜態(tài)結構
4.2.3 主要類的設計
4.2.4 進一步的考慮
4.2.5 應用
4.3 基于進程交互法的面向對象離散事件仿真
4.3.1 基本思想
4.3.2 靜態(tài)結構
4.3.3 主要類的設計
4.3.4 進程交互機制
4.3.5 進一步的考慮
4.3.6 應用
4.4 面向對象離散事件仿真軟件
4.4.1 面向對象編程語言對仿真的支持
4.4.2 面向對象仿真語言
?4.4.3 典型的面向對象離散事件仿真軟件
4.5 本章小結
基本練習
擴展練習
延伸閱讀
第5章 面向對象仿真高級專題
5.1 分布式仿真
5.1.1 dis
5.1.2 alsp
5.1.3 hla
5.2 連續(xù)系統(tǒng)的面向對象仿真
5.2.1 基于常微分方程的面向對象連續(xù)系統(tǒng)仿真
5.2.2 基于modelica的連續(xù)系統(tǒng)面向對象仿真
5.3 基于devs的層次化面向對象仿真
5.3.1 基本devs模型
5.3.2 并行devs模型
5.3.3 devs模型的耦合封閉性
5.3.4 基于devs的面向對象建模
5.4 基于agent的仿真
5.4.1 agent的基本概念
5.4.2 基于agent的建模與仿真
5.4.3 基于agent仿真的應用
5.5 面向服務的仿真
5.5.1 服務
5.5.2 仿真服務
5.5.3 什么是soa
5.5.4 面向服務的仿真架構
5.6 本章小結
基本練習
擴展練習
延伸閱讀
附錄a java語言要點
a.1 基本數據類型
a.2 流程控制
a.3 類的定義
a.4 程序構成
a.5 集合類
a.6 多線程
附錄b 課程設計指導
b.1 staruml的使用
b.1.1 實驗目的
b.1.2 staruml的功能及特點
b.1.3 實驗要求
b.1.4 實驗內容
b.2 面向對象仿真系統(tǒng)設計
b.2.1 實驗目的
b.2.2 實驗要求
b.2.3 實驗內容
b.2.4 參考選題
b.3 面向對象離散事件仿真的實現(xiàn)
b.3.1 實驗目的
b.3.2 實驗要求
b.3.3 實驗內容
b.3.4 參考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