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大師(1889—1947),近代高僧,以倡導人間佛教而著稱。俗姓呂,名淦森,法名唯心,號太虛。浙江崇德(今并入桐鄉(xiāng))人。生行清光緒十五年(1889)。光緒三十一年16歲,入蘇州小九華寺披剃為僧。1912年提出進行“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產革命”的佛教“三大革命”口號,提倡“佛教復興運動”和改革舊的僧閉制度。由于其主張受到守舊派的反對,遂歸隱潛心佛學研究??箲?zhàn)爆發(fā)后,太虛大師積極為抗戰(zhàn)奔走,呼吁全國佛教徒行動起來,投入抗日救國運動??箲?zhàn)勝利后,太虛大帥曾任中國佛教整理委員會主?、國民精神總動員會設計委員等職。1947年3月17日太虛大師圓寂于上海。太虛一生創(chuàng)辦或主辦的僧教育學院有:閩南佛學院、武昌佛學院、世界佛學苑、重慶漢藏教理院、兩安巴利三藏院、北京佛教研究院。創(chuàng)辦佛教刊物有嘆海潮音》月刊和《覺群周報》等。組織佛教團體有世界佛教聯誼會、中國佛教會、中國佛學會、中田宗教聯誼會、世界素食同志會等等。七要著作有《整理僧伽制度淪》、《釋新僧》、《新的唯識論》、《法理唯識學》和《真現實淪》等等。后由其門下弟子編輯《太虛大師全書》行世。另外根據《佛光大辭典》記載:太虛大師為建立人生佛教,促使佛教世界化,派遣學僧分赴西藏、印度、錫蘭等地留學,以從事巴利文、梵文、藏文之研究。其造就培養(yǎng)主人才甚多,有法肪、法尊、芝峰、印順、大醒、大勇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