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神廟劇場及其演劇的研究綜述展開,討論此前關于這一對象的研究歷程和現(xiàn)狀.通過對以往成就的回顧與評價,將中國古代劇場及其演劇的研究作為一個大的背景進行分期,然后從中找到關于神廟劇場及其演劇的研究成果,分為非專門性研究和專門性研究兩個類型進行歸納。最后,就本書的相關問題進行說明。 從第一章開始,進入對于神廟劇場的研究,是為上編。該部分從史學的角度梳理神廟劇場的流變,力求最大可能地還原神廟劇場的形制變化,并分析其變化的依?。該部分作為全書的上編,共分為四章,每一章討論一個階段的問題,鑒于劇場的演進和變化與朝代的更迭并無直接的聯(lián)系,所以本書按照神廟劇場發(fā)展變化的自身規(guī)律進行分期, 、分為神廟劇場的前劇場時期、形成期、發(fā)展期、完善期四個階段,分別探討了神廟劇場在發(fā)展演變過程中的形制變化、變化成因、相互關系、民眾觀念等問題.,本書建立在個案研究的基礎之上,以個案作為例證進行分析,通過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其本質,在解讀個案的基礎上,提出基本結論:民眾觀念與表演形式是神廟劇場形制發(fā)展變化的終極依據。 接下來?四章歸為下編,討論與神廟演劇相關的一系列問題,涉及的問題包括:.一、演出班社與藝人,從班社的類型到演出特征再到藝人生活,都進行了必要的梳理。二、戲曲行業(yè)神崇拜,本書首先將戲曲行業(yè)神的興起進行了考證,然后對普及后的戲神作了分類研究。三、神廟獻藝的民俗學特征,主要討論了神廟獻藝的種類、題材和儀式.規(guī)范。四、神廟獻藝的社會學特征,從神廟獻藝的合禮性宣言、正統(tǒng)性規(guī)范、功能論三個方面加以論述。通過這一部分的研究,力圖對神廟演劇進行一個理性的歸納與總結,探討神廟演劇在中國戲曲演出史方面的獨特性,從而與其他的?。垦莩鲂问较鄥^(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