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海莉本來是能趕上那班飛機的。
要不是忘了拿那本書,她就不用跑回家去,讓媽媽在外面等她。車子已經發(fā)動起來,在泛藍的暮色里吹出一小團白霧。
或者之前,如果她早點想起來試試那條伴娘的裙子,而不是在出發(fā)前,可能就會提早發(fā)現肩帶太長了,這樣,媽媽也就不用在最后一分鐘翻出舊縫紉箱,在廚房的流理臺上拯救那塊可憐兮兮的紫色綢子。
或者后來,如果她不是在打印車票的時候被紙劃傷了手;或者她沒把手機充電器弄丟;如果她去機場的高速路上沒堵車……如果她們沒有錯過出口;如果她沒有在收費站笨拙地摸索零錢,硬幣滾到椅子下面,害得后面的車喇叭摁得震天響。
如果她行李箱的輪子沒有脫落。
如果她跑進門的時候再快那么一點點。
不過,這些“如果”都已經不重要了。
或許,那天導致誤機的這些原因都不重要。就算沒有這些事情,誰知道還會發(fā)生什么事:大西洋上的惡劣天氣、倫敦的大雨、纏綿不散的陰霾……海莉不怎么相信緣分、命運這些東西,但同樣地,她也不相信航空業(yè)能準時守信。
畢竟,有誰聽過哪架飛機是按時刻表起飛的?
她以前從沒誤過飛機,一次都沒有。
但那天晚上,當海莉終于趕到登機口時,剛好看見工作人員正在關門關電腦。墻上的表顯示六點四十八分。就在窗外,她的飛機靜靜佇立,像一座堅固的金屬堡壘。周圍的人看起來閑散淡定,沒一個人和她一樣也想趕上那趟班機。
她晚了四分鐘。其實想想的話,這根本不算什么。電視插播廣告的時間比這個長,課間休息也是,用微波爐加熱套餐也不過這么長。四分鐘算什么呢。每一天,在每一個機場,都有人在最后一分鐘才趕上飛機,氣喘吁吁地把行李塞進架子,跌進座位,在飛機起飛的同時如釋重負地呼出一口氣。
但海莉·蘇利文不是那些幸運的人。她站在窗前,任憑背包從手中滑下,看著飛機與手風琴一樣的坡道分離,轟鳴著向跑道駛去??娠w機沒帶上她。大洋彼岸,她爸爸正在敬最后一杯酒;戴白手套的酒店員工正在擦拭銀餐具,為明天夜晚的慶典做準備。在海莉身后,一個男生正在吃撒了糖霜的面包圈,全然沒注意到白糖粉撒到了他的藍襯衫上。他持有一張座位號C18、下一班去倫敦的機票。
海莉閉上眼睛,就那么一會兒,再睜開時,飛機已經飛走了。
有誰能料到,就是這四分鐘將改變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