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廟堂之上的“文字”
宋代進奏院的職責與官方文書的分類
一、進奏院的基本職責
二、官方文書的分類
三、官方文書往來過程中的弊端
宋代朝廷與地方之間的“文字”傳遞
一、朝廷處理“文字”的程序
二、中央“文字”的下發(fā)
三、“文字”發(fā)放的范圍與發(fā)行方式
四、結語
宋代邸報的“禁區(qū)”及其官員與邸報之關系
一、邸報的“禁區(qū)”
二、官員與邸報之干系
宋朝的邸報與時政
一、朝廷的喉舌:輿論導向及其影響力
二、政治風向標:嗅覺靈敏的各級官員與士大夫
三、珍貴的檔案:記錄歷史的一種形式
中篇 禮制與民俗
宋代的自然神崇拜:以民俗信仰之人性化為中心
一、天神——最尊貴的自然神
二、風雨雷電——人格化的自然現(xiàn)象
三、山川等諸神——被賦予靈性的無生物
四、精靈——動植物幻化的神靈
五、結束語
宋代商業(yè)民俗論綱
一、“店標”——姓氏之廣泛應用
二、餐館、酒店民俗——“歡門”、“分茶”及其他
三、茶肆——“小人雜處之地”的誤區(qū)
四、結語
“禮”“俗”之際
一、喪葬禮俗
二、喪葬禮俗的特征
宋代節(jié)日民俗的文化內涵及其特征
一、元日民俗
二、節(jié)日民俗的特征
三、結束語
傳說與事實之間:道教與宋代社會的融和
一、供奉道教神像
二、治病與驅鬼
三、齋醮儀式
四、丹藥與長生
五、符水與咒術
六、結束語
行規(guī)與行俗:宋代城市的市場與商業(yè)經營民俗
一、市場與經營民俗
二、行規(guī)、行俗及其特點
下篇 家與國的認同
忠孝節(jié)義:宋人的理念與作為
一、宋人國家觀念的變化及其愛國之特征
二、“以天下為己任”的憂患意識
三、孝道與綱常的理論與實踐
新型宗族:宋代的宗族祠堂、祭祀及其他
一、宗族祠堂的成立及其相關規(guī)范
二、墓田與祭田
三、祖先祭祀的現(xiàn)實利益
建構和諧:宋儒理想狀態(tài)的家庭鄰里關系
一、家長與主婦:家庭事務的管理者
二、其他家庭成員:孝道的遵從者
三、“鄉(xiāng)約”:家族與鄰里關系的協(xié)調
四、鄰里和睦與互助:宋代士大夫的理想狀態(tài)
五、國家:矛盾的認同與權力的運作
由唐人宋:從鉅鹿到婺源的魏氏家族
一、魏羽:宋初五代遺民的縮影
二、魏氏第二、第三代:非科舉出身者的政治命運
三、魏氏家族:從鉅鹿到婺源?
小人物與大歷史:一個被遺忘的宋朝將官
一、家世與功名
二、武將生涯:邊境戰(zhàn)事的親歷者
三、武官任文職:地方行政體制的多元化
四、墓志銘及其相關問題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