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大致可分為如下幾類: 一、生產諺語。是人們在總結生產經驗時得出的智慧。包括天象、時令耕作、家畜飼養(yǎng),手工作業(yè)等內容,如“清明前后,栽瓜種豆”、“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春雨貴如油”、“馬無夜草不肥”等。 二、社會諺語。反映世間百態(tài)的內容。如“千人所指,無病而死”、“一正壓百邪”、“有錢能使鬼推磨”、“掛羊頭,賣狗肉”等。 三、生活諺語。反映人們的世界觀,以及總結生活中的各種經驗的內容。如“有志者,事竟成”、“人窮志不短”、“若要精,人前聽”、“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 從諺語的內容可以看出,諺語來自民間,創(chuàng)作者就是人民群眾。優(yōu)秀的諺語在群眾中廣泛流傳,并一代代地傳給后人。許多歷經千百年的諺語,至今仍留存在人們心中。不同的時代會產生不同的諺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諺語從內容到形式都不斷的變化。 《中華諺語》一書在編寫的過程中,本著科學、規(guī)范、實用的原則,從收氣的數萬條諺語中選取其中的精華約11500條。收錄的諺語哲理豐富,涉及范圍廣,從婚姻家庭到社會百態(tài),從軍事歷史到處世哲學,從天文地理到農、工、商、建,從養(yǎng)生保健到琴棋書畫……大千世界,千姿百態(tài)均有涉及。本書為了便于讀者閱讀和掌握,在每句諺語下面標注了簡單的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