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地理學是學者治經讀史的基礎,因為欲考古必先明地理之變遷。地理既明,然后才能對古史古事了然于胸?!≌\如清代學者錢大昕所說:“讀史而不諳輿地猶瞽之無相也?!保ā稏|晉南北朝輿地表》序)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古國,期間地理變遷巨大。其中本書所及的周秦漢唐時期歷史地理之變遷尤為紛繁復雜。其原因主要有:(一)彼時文獻罕及或佚失,造成某些歷史問題分歧無定說。如據目前所知,周人的起源問題、秦郡的建置問題都存在歧義;(二)戰(zhàn)爭頻仍,惟以攻城略地為事,乍得乍失,所屬不常,例如戰(zhàn)國、三國、晉及十六國、南北朝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區(qū)宇分割最為頻繁的時期,有時甚至到了郡縣的并析月異而歲不同的程度;(三)各代建置之沿革不斷。例如東漢光武帝省并天下縣邑道侯國四百余所,故往往與西漢同一郡國而疆域大異。以上諸種因素為研究周秦漢唐時期歷史地理的狀況造成了極大的困難。為了方便學者研究,我們在廣泛搜集資料的基礎上推出了這套書。本書收入歷代有關周秦漢唐歷史地理研究資料二十種。從內容上,可分為考述經典與纂述方志兩大類。其中考述經典類可分為考證(如《唐賈耽記邊州入四夷道里考實》,輯佚(如《元和郡縣志闕卷逸文》),補遺(如《補元和郡縣志四十七鎮(zhèn)圖說》、《元和郡縣補志》)等;纂述方志類又可分為針對某一具體時代方志變遷總的考述,如《周初地理考》、《晉太康三年地記》、《南漢地理志》等;不以時代為限,專對某地方方志之考述,如《十三州志》、《十六國疆域志》等。從文獻所及的時代來說,包括以下四個時期:先秦時期,共四種、漢及三國,共四種、晉及南北朝,共七種、唐及五代,共五種。本書以所收史料涉及的上述時期為序,厘為六冊,同一時期中,又以底本的年代先后排序。為存文獻原貌,采取影印的方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