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的稅收制度經歷了從傳統(tǒng)的以簡單直接稅為主體稅種向以間接稅為主過渡并進入以現代的直接稅為主的現代化過程,與之相對應的近代中國的稅收思想也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特色。按照近代中國的朝代更迭和經濟發(fā)展狀況,稅收現代化的思想史進程大致可以分為發(fā)端、奠基、成型和嬗變四個階段。其中清末為發(fā)端時期,清政府首次提出國地分稅。初步嘗試了對稅制進行改革;在思想界表現為重商派、洋務派和維新派等不同階?的人士先后提出稅收改良主張。北洋政府時期為奠基時期,政府對舊有的稅制進行了調整,初步劃分了國地稅收,推出了一些新稅種,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奠定了現代稅制的基礎;在思想領域則有北洋政府的理財家、資產階級革命派和民間的財政專家就如何進一步改進稅制展開有益的探索。南京國民政府前期為定型時期,政府從稅收體制上明確了中央和地方間的稅權分配關系,在關稅自主、裁厘改統(tǒng)和所得稅開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以現代直接稅為主體、其他間接稅和財產稅為補充的現代化稅制體系;南京國民政府的財政官員和經濟學家在這一時期?改善政府財政狀況、調節(jié)收入分配、充分實現稅收制度的現代化等諸多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南京國民政府后期為嬗變時期,由于受到抗日戰(zhàn)爭和國內戰(zhàn)爭的影響,政府把稅收的職能轉向籌集財政收入、保障軍事開支上,因此主動調整稅制,采取有力措施,如實行田賦“三征”、鹽專賣,以及開征遺產稅、戰(zhàn)時消費稅、過分利得稅等權變做法,使得稅收現代化在非常時期發(fā)生了變異;在這一歷史時期,南京國民政府當局和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對戰(zhàn)時稅制和復員稅制展開了深入而熱烈的討論,并對南京國民政府前期實行的各種稅收制度進行反思,提出了許多改革建議。?過上述四個歷史階段的制度變遷和思想演進,近代中國完成了稅收的現代化進程,確立了符合現代稅收理論,適應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發(fā)展的稅收模式,從稅收體制、稅收制度和稅收管理三個方面構建起一整套完備的資本主義稅收體系,在思想認識上也逐漸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統(tǒng)一的現代稅收理論體系。 通過對近代中國稅收現代化進程的思想史考察,可以看出這一過程是在近代遭遇來自外界挑戰(zhàn)的歷史條件下中國政府主動進行的制度安排,在思想界則表現為努力吸取西方稅收理論的優(yōu)秀成分和西方稅收制度的先進經驗:這一過程也是現代稅收理論與中國這個特定環(huán)境的融合,在近代這個特定時期內,中國政府及其思想界結合自身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調整和改革稅收制度;這一過程也是一個漸進式的變革,通過四個歷史時期循序漸進的稅制改革,分階段、分步驟地實現了稅收的現代化目標,取得了一定的歷史成就。 但是,由于受到歷史條件和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制約,近代中國的稅收制度及其思想仍有不少歷史任務未競,存在如土地稅改革失誤、間接稅制不盡合理、直接稅制不完備、地方稅制落后和宏觀稅負過低等諸多問題。考察這一過程所體現出來的歷史特征,對于我?當前的稅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歷史借鑒意義。研究近代中國稅收現代化的成敗得失,可以從稅收體制、制度和管理三個方面對中國下一步的稅收改革提供觀察的視角。關鍵詞:近代中國稅收現代化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