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理論法學以人為本與法理學的創(chuàng)新

以人為本與法理學的創(chuàng)新

以人為本與法理學的創(chuàng)新

定 價:¥26.00

作 者: 李龍 等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法理學

ISBN: 9787500488590 出版時間: 2010-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25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以人為本與法理學的創(chuàng)新》我國法學基礎理論發(fā)展中的一些觀點進行了回顧與反思。這是以今天的視角來分析這些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觀點對當前中國法學發(fā)展的可能價值與意義,而不是否認某些觀點在其產(chǎn)生的特定時期可能具有的理論價值。本書作者的目的在于提升我們已經(jīng)在兩本相關著作與一系列前期論文中初步闡述的思路與觀點,進一步將以人為本滲透到法學基礎理論的各個領域,將相關問題研究透徹。

作者簡介

  李龍,男,1937年生,湖南祁陽人,武漢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顧問,教育部法學教育指導委員會顧問,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法學組主要成員。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上發(fā)表法學論文百余篇,共出版著作三十部。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三項、教育部重大項目兩項、省部級重點項目四項。連續(xù)三屆獲國家教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2002年獲國家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司法部科研一等獎各一項,2004年、2009年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社科一等獎各一項。指導的學生獲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獎、全國優(yōu)秀博士后獎各一次?!〕剃P松,男,1965年生,湖北省黃岡市人,師從著名法學家李龍先生,法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公法學基礎理論,在《中國法學》、《法律科學》、《人民日報》等刊物發(fā)表論文近三十篇;主持、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兩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一項、省級項目六項;參與著作八部;多次獲省部級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 占紅灃,男,1981年生,湖北黃梅人,法學博士,主要研究西方法理學和當代中國重大理論與現(xiàn)實問題。在《中國法學》(英文版)、《法律科學》、《政法論壇》、《法學》、《法學評論》等核心期刊上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三項,主持中國法學會項目一項,省級項目一項,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一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新中國成立以來法學基礎理論創(chuàng)新的歷史回顧
第一節(jié) 改革開放前我同法學基礎理論的創(chuàng)新
一、新中國成立前后我國法學基礎理論的創(chuàng)新
二、十年建設時期法學基礎理論的創(chuàng)新
三、十年動亂前后法學基礎理論的浩劫
第二節(jié) 改革開放以來法學基礎理論的創(chuàng)新
一、在法的本質上:實現(xiàn)了從法的階級性到法的社會性與階級性并重的轉變
二、在法律原則上:確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并使其內涵不斷深化
三、在治國的理論與方略創(chuàng)新上:實現(xiàn)了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
四、在人權的原理上:關于人權屬性、主體、內容和實現(xiàn)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五、在研究范式上:實現(xiàn)了從階級斗爭范式向以人為本范式的轉變
六、在研究方法上:實現(xiàn)了從一元單一視角向一元多視角轉變
七、在學科體系上:豐富和完善了法理學教材體系與法理學教育體系
第三節(jié) 對法學基礎理論中的一些問題的反思
一、“權利本位論”
二、“法律移植說”
三、“三權分立論”
四、“程序正義論”
五、“精英司法論”
第二章 以人為本的法哲學解讀
第一節(jié) 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
一、“以人為本”中“人”的含義
二、以人為本與法學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密切相關
第二節(jié) 以人為本的理論基礎
一、馬克思在大學期間的人本主義思想
二、馬克思對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接受、批判和超越
三、馬克思關于人的主要觀點
四、馬克思主義的人本主義思想在中國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五、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人本法律觀
第三節(jié) 以人為本的思想流變
一、中國古代的人本主義思想
二、西方人本主義的思想流變
第三章 以人為本為法學基礎理論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方法論
第一節(jié) 法學方法論的基本問題
一、法學方法論的界定
二、事實性描述的方法論對人在法律中地位的認識
三、價值性闡述的方法論對人在法律中地位的認識
第二節(jié) 法學領域的人性分析法
一、近代自然法中人性分析方法的發(fā)展
二、法學中人性分析法的多元化
第三節(jié) 以人為本與馬克思主義法學人性分析的方法論
一、馬克思主義法學本體論中的人性分析
二、馬克思主義法學人性分析方法論的基本原則
三、馬克思主義法學人性分析方法論的基本立場
第四章 以人為本奠定了法學基礎理論創(chuàng)新的價值基礎
第一節(jié) 法律價值概說
一、法律價值的界定
二、以人為本是法律價值的精神實質
三、以人為本與人性尊嚴
第二節(jié) 以人為本與法律價值體系的形成
一、以人為本在法律中的否定性價值
二、以人為本在法律中的肯定性價值
第五章 以人為本與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的構建
第一節(jié) 以人為本與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的根本原則
一、政治制度根本原則的歷史考察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根本原則的形成和發(fā)展
三、堅持“以人為本”,實現(xiàn)“三者統(tǒng)一”
第二節(jié) 以人為本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由來與辨析
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
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
四、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治國理政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第三節(jié) 以人為本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一、近代中國法治道路選擇中的五次否定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科學內涵
三、以人為本,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第四節(jié) 以人為本與社會主義法理學學科結構
一、以人為本提供了法學方法論與價值論的評判標準
二、以人為本豐富了法理學的科學內涵
三、以人為本實現(xiàn)了法理學社會價值與學術價值的有機統(tǒng)一
參考書目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