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西姆·高爾基(МаксимГорький,英譯MaksimGorky,1868.3.28~1936.6.18)前蘇聯(lián)無產階級作家,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МаксимовичПещков)。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即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裝卸工、面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的課堂。他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親身經歷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這對他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發(fā)?具有重要影響。高爾基刻苦自學文化知識,并積極投身革命活動,探求改造現(xiàn)實的途徑。1892年發(fā)表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登上文壇,他的早期作品,雜存著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種風格,這是他無產階級世界觀形成前必然經歷的階段。浪漫主義作品如《馬卡爾?楚德拉》、《伊則吉爾老婆子》(1895)、《鷹之歌》(1895)等,贊美了熱愛自由、向往光明與英雄業(yè)績的堅強個性,表現(xiàn)了渴望戰(zhàn)斗的激情;現(xiàn)實主義作品如《契爾卡什》、《淪落的人們》、《柯諾瓦洛夫》等,描寫了人民的苦難生活及他們的崇高品德,表達了他們的激憤與抗爭。這?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義并充滿激烈內心沖突的人物。1901年他親自參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并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風擊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預告革命風暴即將到來,鼓舞人們去迎接偉大的戰(zhàn)斗,這是一篇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斗的檄文與頌歌,受到列寧的熱情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