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詩歌作品集。楚辭在漢代又被稱作“賦”,如司馬遷在《史記》中有:屈原“乃作《懷沙》之賦”。實際上,楚辭作為一種產生于楚地的獨立詩體,是不應與漢賦混淆的。漢賦是適應漢代宮廷需要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半詩半文或稱帶韻散文的作品.賦一般用主客問答為敘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鋪陳辭藻,詠物說理。楚辭則不同,它雖然也富于文采,描寫細致,含有敘事成分,但它以抒發(fā)個人感情為主,是一種詩歌。它得名于公元前4世紀的戰(zhàn)國時代在我國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種叫做“辭”的新詩體。這種詩體經屈原發(fā)揚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漢代作家繼續(xù)從事楚辭的創(chuàng)作。本書選編了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著名篇章.并配有注釋和譯文,即使現(xiàn)代讀者對當時的語言習慣、社會背景等都比較陌生,也能比較好地理解楚辭作品,從中領略(楚辭)的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