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厚黑學
自序
一 緒論
二 厚黑學論
三 厚黑經
四 厚黑傳習錄
五 結論
附:古文體原版《厚黑學》
第二部 厚黑原理(心理與力學)
自序一
自序二
一 性靈與磁電
二 孟荀言性爭點
三 宋儒言性誤點
四 告子言性正確
五 心理依力學規(guī)律而變化
六 人事變化之軌道
七 世界進化之軌道
八 達爾文學說之修正
九 克魯泡特金學說之修正
十 我國古哲學說含有力學原理
十一 經濟、政治、外交三者應采用合力主義
第三部 厚黑叢話
自序
致讀者諸君
厚黑叢話卷一
厚黑叢話卷二
厚黑叢話卷三
厚黑叢話卷四
厚黑叢話卷五
厚黑叢話卷六
第四部 厚黑別論
自序
我對于圣人之懷疑
怕老婆的哲學
六十晉一妙文
第五部 社會問題之商榷
自序
一、公私財產之區(qū)分
二、人性善惡之研究
三、世界進化之軌道
四、解決社會問題之辦法
五、各種學說之調和
第六部 中國學術之趨勢
自序一
自序二
一、老子與諸教之關系
(一)中國學術分三大時期
(二)《老子》一書是周秦學派之總綱
(三)無為之意義
(四)“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
而后禮”之意義
(五)絕圣棄智之作用
(六)盈虛消長之理
(七)老子之兵法
(八)史記老莊申韓同傳之原因
(九)老子與其他諸子
(十)孔子不言性與天道之原因
(十一)三教異同之點
(十二)宋學是融合儒釋道三家學說而成
(十三)宋學含老學成分最多
(十四)程明道死后之派別
(十五)學術之分合
二、宋學與蜀學
(一)二程與四川之關系
(二)四川之易學
(三)四川之道教
(四)四川之佛教
(五)二程講道臺
(六)孟蜀之文化
(七)蘇子由之學說
(八)學術之演進
三、宋儒之道統(tǒng)
(一)道統(tǒng)之來源
(二)道統(tǒng)之內幕
(三)宋儒之缺點
四、中西文化之融合
(一)中西文化沖突之點
(二)中國學說可救印度西洋之弊
(三)中國學術界之特點
(四)圣哲之等級
(五)老子與西洋學說
(六)學道應走之途徑
附錄 名人論厚黑教主
宗吾家世
厚道的“厚黑教主”
近代新圣人李宗吾
被忽略的大師
孤傲寂寥李宗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