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民族歷史長河中多元文化交替發(fā)展、輪回演進的常態(tài),也是開放后外來文化沖擊的常情。如此局面雖不應擔憂,但甚需扭轉守根。在這種情況下,以怎樣的方式、潛移默化地讓戲曲藝術走近青年一代,以達到守正納新,使戲曲文化能夠大力承揚、育引青年一代的效果,是當代文化領域和戲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歷史使命。目前戲曲教育方式和讀物與戲曲現狀需求差距甚遠。多年來只注重了從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和對器樂愛好者的引導,對廣大民眾的戲曲認知教育至今還無綜合可行的視讀資料。這使得廣大青年一代在梨園門前無以進入,不知園中風光,這是新一代青年人對戲曲陌遠的主因之一。打開園門,引導青年進入梨園,是多年來很多戲曲從業(yè)人士思謀的問題。有的無從下手,有的對目前局面的改變缺乏信心,思而無果,謀而無方。周武占先生從事戲曲工作二十多年,是極具社會責任感和對戲曲發(fā)展敏銳感的戲曲專家。由于他對戲曲教育和發(fā)展動態(tài)的敏銳,決定了他多年來對戲曲歷史、現狀和未來走勢的深度研究,使得他能夠抓住戲曲現狀的癥結問題,并堅信戲曲是未來民族發(fā)展的支撐文化,把引領新一代青年走進梨園,提高新一代人的素養(yǎng),看成“我的責任”。他廣泛走訪大眾,求證業(yè)界前輩和社會各界名人志士,集思廣益,形成了自己對戲曲教育的主導思路:對青年一代引導認知是第一,其次才是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逗幽蠎蚯芬粫撬麘蚯逃悸返捏w現,更是他社會責任的履行?!逗幽蠎蚯返某霭鎲柺?,對戲曲教育現狀是適時應勢,填補了戲曲教育視讀資料的空白。它的問世正是新一代青年人的期待,也是對戲曲業(yè)內人士學術責任、信心地喚起和引導。我們堅信《河南戲曲》必是一股春風,它將使絢麗梨花香飄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