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1835-1910),原名塞繆爾·朗赫恩·克萊門斯,美國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以及著名演說家,19世紀后期美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馬克·吐溫誕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12歲那年,父親去世,年少的馬克·吐溫不得不離開學校而挑起養(yǎng)家糊口的重擔。他先后做過印刷所排字學徒、報童、水手和輪船駕駛員等,苦難多舛的童年讓他學會面對困難時應勇敢開朗。童年豐富的經歷為他日后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養(yǎng)分。1851年,17歲的馬克·吐溫發(fā)表了處女作《拓殖者大吃一驚的花花公子》。18S時,馬克·吐溫離開故鄉(xiāng)漢尼拔,先后在紐約、費城、圣路易和辛辛那提市做印刷工人。22歲時,他回到密蘇里州,花了兩年多時間一絲不茍地研究密西西比河,并取得領航員執(zhí)照,在密西西比河上做了一名領航員。1861年春,美國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馬克·吐溫離開密西西比河,帶著滿腔的熱情參加了南方軍。但不久,他認識到奴隸制度下的種族壓迫,氣憤地退出了軍隊。他隨哥哥到了西部的內華達州,試圖在經營木材和淘金熱中發(fā)家致富,但都沒有成功。他在內華達州弗吉尼亞城《事業(yè)報》謀得一個差事,任專業(yè)記者和專欄作家,其間寫了一些幽默小文章。從此他獻身于寫作長達半個世紀之久。1863年,他開始使用筆名“馬克·吐溫”,寫作事業(yè)漸入佳境。1864年,馬克·吐溫移居舊金山,開始為《舊金山人》寫稿。在那里,他認識了幽默作家阿·沃德和小說家勃勒特·哈特,在他們的鼓勵和幫助下,寫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年后,因在紐約的《星期六郵報》上發(fā)表幽默故事《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各地報紙紛紛轉載,他的名字——馬克·吐溫很快聞名全國。1866年12月,馬克·吐溫將他寫過的一些幽默和諷刺小說匯集起來編成《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和其他隨筆》出版。這是他出版的第一部書。1868年到1891年,馬克·吐溫與家人一直生活在康乃狄格州哈特福特市。在那段時期,他不再為報紙寫文章,而是集中精力著書,并先后出版了《艱苦歲月》(也譯作《艱難歷程》)《鍍金時代》《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王子與貧兒》《在亞瑟王朝里的康乃狄格州美國人》和《傻瓜威爾遜》等作品。其中《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馬克·吐溫以密西西比河為背景,以幼年及青年時代的經歷為主要素材創(chuàng)作出的膾炙人口的不朽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