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老子學集刊 第九輯
02七塔寺史話(修訂版)
03春秋戰(zhàn)國思想史話 晚明思…
04上古道術思想史:以陰陽為…
05蕭萐父:中國哲學主體性的…
06從古典到現(xiàn)代:觀念和人物…
07章太炎論人物
08中國哲學導論:從古代哲學…
09興思維:一種漢語哲學路徑…
10兩戴《禮記》工夫論與教化…
民俗文化編寫組 編譯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不僅創(chuàng)造了四大發(fā)明等物質財富,也留下了許多博大精深的…
可購
(春秋)老子著;廬國龍譯
所謂“詩譯”是因為譯者為了尋找這樣的路徑,為了與智者交談,早在兩千多年前…
李澤厚著
本書從剖析孔子仁學開始,提出中國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問題,認為血緣、心…
董恩林著
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重點規(guī)劃項目:本書為對唐代文人《老子》…
張偉著
本書分四部分共六章,擬對黃震與東發(fā)學派作一全面的、總結性的研究。大要如下…
張其成著
《周易》由卦爻象數(shù)系統(tǒng)與卦爻辭文字系統(tǒng)構成,歷代注釋研究《周易》也分為象…
嚴敏著
本書從文字訓詁的角度,對著作經(jīng)文的傳統(tǒng)解釋提出了不同看法,并在新的解釋基…
王天思著
在哥本哈根學派物理學家所有重要的認識論著作中都會對描述問題的強調(diào)和探索。…
方克立
本書收入第十二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論文44篇,從現(xiàn)代的眼光詮釋中國哲學,基本…
洪軍著
<br>本書研究韓國朱子學,全面系統(tǒng)地比較了朱熹哲學與栗谷哲學,具體著重于…
廖名春著
此書是校釋和研究郭店楚簡《老子》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在廣泛采納前賢時人之說…
陳楓,文暉譯注
中國是舉世聞名的文明古國,其光輝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已成為整個人類共同的精神…
薛瑞漢,龐建國著
書香門第的神童,自幼器宇不凡。從師康有為,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創(chuàng)辦《時…
廣陵書社 編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散交約成於戰(zhàn)國初期是孔子死后弟子們將其言行記錄收集起來整…
蘇人著
從小聰明伶俐,入仕卻異常艱辛。《上清帝第一書》夭折,使他成為名人。興辦“…
郭化若
暫缺簡介...
張秋升著
有書目(第210-216頁):張秋升,山東省嘉祥縣人,曲阜師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張志揚著
個體言說在漢語書寫中是缺位的,且不說別的,近百年來,漢語書寫者所呈現(xiàn)的語…
尹繼佐,周山主編
學術思潮是學術史的主流、思想史的靈魂、時代的旗幟。自公元前五世紀至今的二…
順真著
由貴州大學社科基金資助出版。本書作者試圖解答在21世紀的今天個人的精神家園…
趙逢玉著
本書中引用《論語》、《大學》語則或經(jīng)文,依具體情況設注釋,包括讀音、字義…
皮后鋒著
本書文風樸實,簡潔明了,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在十余年辛苦搜求的基礎上,本…
李憲堂 著
追求整體性、總體性、同質性和集體主義的傳統(tǒng)文化在精神上就是專制主義的。作…
杜國平著
金岳霖先生在20世紀30-40年代寫了三部重要著作:《邏輯》、《論道》和《知識…
鄧聯(lián)合著
本書是對馮友蘭先生“貞元六書”的批判性研究。從《新理學》形上學的方法、立…
王中江主編
哲學一詞常常在不同的意義上被哲學家自鳴得意地加以使用,哲學知識一直“無公…
馮浩菲著
馮浩菲,1942年生,甘肅甘谷人,歷史學博士。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古文獻研究…
孫映逵,楊亦鳴解讀
《周易》本來是一本占卜的書,然而其中包含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由經(jīng)到傳的演變過…
姚才剛著
劉述先是當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海內(nèi)外學術界享有較局的聲譽。本書首次…
林忠軍著
易學作為經(jīng)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的箋注之學,用當今西方用語說是詮釋學…
余國慶 解讀
《老子》就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哲學著作和哲理詩。中華文…
陳道貴 解讀
春秋戰(zhàn)國之際,中國思想文化界呈現(xiàn)出空前活躍的局面。社會政治經(jīng)濟等的劇烈變…
張茂澤,鄭熊著
研究并總結了孔子、孟子的思想研究的學術史,并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是孔孟…
王中江著
本書對《萬山不許一溪奔——殷海光評傳》作了最低限度的改動,補充了個別史料…
(韓)金永植著;潘文國譯
古代與現(xiàn)代中國的許多方面都深受朱喜的影響,因而本書的內(nèi)容直接與中國讀者對…
劉曉竹著
劉曉竹,1957年生,1982年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學院,獲學士,1985年畢業(yè)外交學院…
周裕鍇著
從闡釋學的角度來重新審視中國古代傳統(tǒng)學術是一個繞有興味的課題。本書試圖通…
田永勝著
田永勝,1969年生,山西五臺人。1992年獲山西師范大學哲學學士學位;1995年獲…
(清)李光地撰;李一忻[等]點校
[編輯推薦]易道精深,含蓋萬有,綱紀群倫。學之彌廣,研之彌廣,研之彌深;用…
蔣慶,盛洪著
康德在其《永久和平論》中指出,不是和平狀態(tài),而是戰(zhàn)爭狀態(tài)才是人類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