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國心學(第4輯)
02章太炎國學講演集
03章太炎談教育與求學
04東方哲學與文化 第十輯
05歷久彌新的君子之道
06梁啟超手稿
07漫畫王陽明知行合一
08章太炎論人物
09清代粵西諸子學研究
10近思錄釋疑 近思續(xù)錄 ?!?/a>
董乃強
《孔學知識詞典》共收錄有關孔學研究方面較常見詞目1000余條(含參見條),包…
可購
吳前衡
“《傳》前易學”即是指《易傳》發(fā)生之前和《易傳》發(fā)生過程之中的易學。《易…
牟宗三 編輯、剪輯:羅義俊
本書是當代中國哲學杰出的代表牟宗三先生的講座稿。本書從中國哲學的一些基本…
劉長城
《解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的發(fā)展》將馮友蘭的“三史”“六書”放在中國哲學的發(fā)…
林忠軍
為了推動易學史的深入研究,全面展示中國古代易學發(fā)展的風貌,從豐厚的易學資…
嚴超
縱覽中國歷史,先秦時期是中國古典思想的黃金時代。諸子各以其獨特的視角,對…
可讀可購
康有為
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我們在編…
章太炎
“大家讀大家”首批推出的幾種,是有關國學的。這并不是趕時髦,因為這里的國…
李澤厚
“實用理性”正在從心理上加強中國人的思維力量,使這力量不僅如古代那樣表現(xiàn)…
《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貫穿論說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種主要思潮、派別和人物。其…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李澤厚集)收錄作者對近代中國自太平天國至辛亥革命時…
(戰(zhàn)國)王詡
這是一部研究古代社會政治斗爭謀略與權術的經(jīng)典之作,從政經(jīng)商、為人處世的“…
(中國臺灣)鄭吉雄 叢書主編:(中國臺灣)…
本書以“東亞近世儒學文獻與思想”為主題,共有四個主題。主題一“經(jīng)學運動與…
劉烈
《還原孔子》是將自漢至清的被神化了的孔子重新還原為歷史中的孔子。對于孔子…
戴建業(yè)
老子,不可悟透,不可說盡的神秘哲人。他主張拋棄一切心機和智巧,權謀家卻視…
趙華倫
《國學經(jīng)典之四書品讀》包含《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分品讀內(nèi)容…
江文也 著;楊儒賓 譯
本書為“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之一。本書探討的是中國古代的“樂”,并兼…
伏羲
《易經(jīng)》的深邃之處,在于它由一陰一陽的排列組合,包羅時空萬象,闡釋天人義…
周高德
老子《道德經(jīng)》首章之尾句言:“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形容“道”之深邃,為…
李一冉
《大學之生命十大道》乃根據(jù)《大學》精華提煉而成?!端臅分坏摹洞髮W》,…
(清)黃宗羲
《明儒學案(修訂本)(繁體豎排版)(套裝共2冊)》為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黃宗…
劉夢溪
作者第一部學術思想史專著。立足現(xiàn)代,通變古今。與古賢為伍,和20世紀大師對…
肖雪玲、付蓉
《周易名言故事》從《周易》中精選了能體現(xiàn)時代特色、膾炙人口、發(fā)人深省的五…
王以雍
易者,變化;經(jīng)者,永衡,世間一切,變化是永衡的。國外把《易經(jīng)》稱為“易學…
(清朝)胡渭
《易圖明辨》全書共分十卷,卷一辨“河圖”、“洛書”,卷二辨五行、九宮,卷…
檀作文 譯注
《顏氏家訓》全書共二十篇,內(nèi)容涉及相當廣泛,包括修身、養(yǎng)性、治家、為學、…
張伯然
當《道德經(jīng)》譯本在歐洲大陸出現(xiàn),開始引起教會方面的關注時,屬日耳曼語族的…
吳光
本書以《劉子全書》道光四年重刻本、《劉子全書遺編》光緒十八年補刻本和《水…
(中國臺灣)王邦雄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人們把孔子稱為“圣人”,稱莊子為“神…
王錦民
在現(xiàn)代之后的學術語境中重新收拾華夏傳統(tǒng)經(jīng)典,乃中國學術新氣象的根底所在一…
(春秋)孟軻 著;邵士梅 譯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經(jīng)典,由孟子及其弟子以散文的形式合作撰寫而成,其內(nèi)容…
(春秋)李耳,(戰(zhàn)國)莊周 著
【圖書簡介】《老子》又名《道德經(jīng)》,是道家的主要經(jīng)典著作之一,被梁啟超譽…
姬昌
《周易》是我國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學實用著作,內(nèi)容博大精深、神妙玄奧,…
劉長林
本書提出,文化和科學形態(tài)之深刻的思維根源是“時空選擇”。人類在對待(認識…
韓喜凱
本書在引用前賢先哲和近現(xiàn)代名家評說孔子和《論語》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多年…
黃黎星
《易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藝觀》以《易》學對傳統(tǒng)文藝觀的影響為基本線索,在把握《…
夏維紀
《掩卷聽風:我讀老子》是一冊介紹老子并試圖解讀《道德經(jīng)》的普及性讀本。在…
陸胤 編
一個民族,存在,定有其存在之理;一種文化,繁衍,亦必有其繁洐之奧。中華民…
沈劍英
《因明正理門論》(印度陳那著,唐玄奘譯),是陳那新因明的代表作,也是因明…
彭林
本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儒家禮樂文明的來龍去脈,及中華禮學的學理、主要典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