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作為中國燦爛輝煌的傳統(tǒng)服飾的代表之一,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論,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xiàn)象和形式之一,亦是最為當今世人所認可和推崇的中國服飾之代表。旗袍不僅擁有獨特的形式美感和裝飾美感,更是傳統(tǒng)中國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不斷交流、融合的例證與產物。 《中國旗袍文化史》分為東北篇(1644年以前)源頭——山林中的粗獷與實用;北京篇(1644—1919年)入關后——皇城里的精致與奢華;上海篇(1920—1949年)西化——洋場中的嫵媚與時髦; 港臺篇(1949—1977年)余存——西化的性感與懷舊的優(yōu)雅;全球篇(1977年以后)變革——多樣化與符號化;旗袍與中國城市文化六篇,介紹了旗袍文化的發(fā)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