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花子編著的《明清時期中朝邊界史研究》利用大量古地圖、地理志等資料,考察了明清時期中朝兩國的疆域觀和實際疆域。在以往的研究中,學者們往往忽視疆域觀和實際疆域之間的差異,然而即使是標注于地理志和地圖上的疆域,那也不過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對疆域的認識而已,它和實際疆域是有差別的。朝鮮時代(李朝,1392—1910年)的疆域觀存在著夸大和錯誤認識,最典型的就是土門、豆?jié)M為二江的認識。《明清時期中朝邊界史研究》不僅考察朝鮮時代疆域觀的種種表現,還闡明這些認識產生的社會背景和思想根源。對于學界存在爭議的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立碑的位置、設柵的水源,以及光緒年間乙酉(1885年)、丁亥(1887年)勘界的內幕等,本書也進行了詳盡的考察和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