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出現的曲折,使得鄧小平兩步走(先經濟后政治)的改革計劃更加艱巨。隨著中國經濟的起飛,一批國內政治精英和知識群體越來越感覺中國沒有必要“按圖索驥”,可以繞過.“民主關”直接進入世界大國的行列。近年來,有關“中國奇跡”“中國模式”和“北京共識”的說法甚是流行,一些學者認為,中國的發(fā)展不僅僅是指經濟模式,而且還包括政治模式,都是對世界文明的獨特貢獻。確實,中國的經濟增長幅度和持續(xù)時間創(chuàng)造了人類的奇跡,但是,中國經濟高速和持續(xù)發(fā)展的代價也極為高昂,無論是社會的還是環(huán)境的,以及隨之而來的腐敗和其他問題,都值得人們高度重視。我們可以說中國的發(fā)展模式具有中國特色,但是說中國的治理模式舉世無雙并且可以廣泛復制為時尚早,因為中國目前仍處于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之中,今后如何發(fā)展尚需要艱苦努力。鄧小平之后,江澤民和胡錦濤都把推進基層選舉和擴大政府善治作為執(zhí)政的重要內容,把“四個民主”(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jiān)督)的切實實行視為共產黨安身立命的根本要素。 1979年,中國在基層人大就開始了代表的直接選舉,1988年之后農村村委會的直接選舉更是被眾多學者稱為“無聲的革命” “第三次農村包圍城市”,但是,目前階段能否將直選范圍擴大,這個問題還停留在理論探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