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之后在儒學發(fā)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以他為代表的理學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各個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朱熹祖輩為望族世家,南宋初年出生時家境已經衰落,后又少年失怙,寄人籬下,倍感壓抑,便潛心向學,謹守父親遺訓,發(fā)憤苦讀,十九歲便揚名科場,高中進士。在其后的歲月里,他熱衷于教育事業(yè),堅持講學五十年,即使短暫為官也不間斷,每到一處,便整頓公學,創(chuàng)辦書院,制定學規(guī),編撰教材,培育人才,積極推動當地的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朱熹的《四書集注》從元代起到明、清都是科舉考試的必讀書,被奉為圭臬。 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理學是儒學發(fā)展到宋代的產物。朱熹繼承和融合了程頤、程顥、周敦頤、張載等人的學說,將理學的幾條支流匯合成奔涌的大江,創(chuàng)立了更為博大的思想體系。本書有如一本圣跡圖,再現了朱熹為人師表、德追先賢的光輝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