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葬儀中的抬棺人,與往昔的抬棺粗工不同,大抵是逝者事業(yè)的合作者和繼承人。為魯迅抬棺的十六位青年作家,就是魯迅文學事業(yè)的接班人。他們受到魯迅的信任,也為捍衛(wèi)魯迅的文學道路而斗爭,因而經歷了文壇上的風風雨雨。吳中杰所著《魯迅的抬棺人》一書,選擇了蕭軍、胡風、紺弩、黃源、巴金這五位抬棺人,再加上當時因肩負中共中央重要使命而處于秘密狀態(tài),未能參加抬棺,確實魯迅喪事的策劃者的馮雪峰,作為描寫對象。從他們所堅持的文學主張和坎坷的人生經歷中可以透視出魯迅文學道路的歷史命運。正式從這一角度著眼,本書的副標題是:《魯迅后傳》?!遏斞负髠鳌樊斎豢梢杂胁煌膶懛ǎ热?,也可以專寫魯迅身后的是是非非,環(huán)繞著他的爭論。但魯迅對于不虞之譽和不虞之毀都并不在乎,重要的還是他所開創(chuàng)的文學道路的興廢。本書所著重描寫的,就是這一方面的內容。因而,魯迅抬棺人的命運,也就不盡是他們個人際遇,而是關系到中國文學發(fā)展的道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