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淦(1876-1959),字乾若、仲嘉,號石公,湖北蒲圻人。北洋政府官員,學者。幼隨父居安徽,1902年中舉人。1904年考取內閣中書。1906年任憲政編查館館員,在《滬報》上發(fā)表關于遼、吉兩省時政文章。次年任黑龍江省撫院秘書官、調查局總辦、財政局會辦等職。武昌首義前,調北京任內閣統計局副局長;后以“參議”隨唐紹儀參加南北議和,得袁世凱青睞,1912年4月任國務院銓敘局局長、國務院秘書長,后歷任總統府秘書長、內務次長、教育總長。黎元洪執(zhí)政時,因同鄉(xiāng)關系,繼續(xù)受重用,歷任總統府秘書長、國務院秘書長、農商總長、司法總長、水利局總裁。周旋于北洋軍閥各派系之間,調節(jié)矛盾,為各方所待重。1918年至1926年,先后擔任平政院院長、高等文官懲戒委員會委員長、農商總長、兼署內務總長、教育總長、司法總長等職。在京時,參加湖北自治運動,謀“鄂人治鄂”,以驅逐王占元。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時,他去職居天津,來往于北京和東北之間,潛心史地調查??谷諔?zhàn)爭前后,以寫稿、賣書維持生活??谷諔?zhàn)爭勝利后,湖北省政府主席萬耀煌曾聘他為“湖北先賢遺著編校處主任”,他謝辭,退回寄款三百萬元。建國后,擁護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初為上海文史館館員,1953年赴京任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1954年任北京市政協委員,次年任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