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1701-1754年),字敏軒,號粒民,又自號秦淮寓客,晚年稱文木先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吳敬梓熟讀經史,博涉百家,14歲隨父宦游,18歲考中秀才。23歲父病故。幾年屢試不第及族人肆意侵掠祖遺財產,使他寧靜和諧的心態(tài)被打破,由憤世嫉俗轉而悖禮放達,自此“田廬賣盡,鄉(xiāng)里傳為子弟戒”。33歲離鄉(xiāng)遷居南京;從此告別科舉。生活拮據,以藏書易米,冬日苦寒,呼朋引類,繞城步行,謂之“暖足”。家境逆轉,世態(tài)炎涼,使他對社會現實和下層人民的疾苦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孤高耿介的吳敬梓嘔心瀝血十余載,約于1749年完成傳世之作《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