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育中國教育事業(yè)教育的使命:汶川地震災后學校教育的反思與重建

教育的使命:汶川地震災后學校教育的反思與重建

教育的使命:汶川地震災后學校教育的反思與重建

定 價:¥48.00

作 者: 傅林 等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教育

ISBN: 9787030323378 出版時間: 2011-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13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汶川地震給我國的學校教育提出了諸多的問題與挑戰(zhàn)。傅林編著的《教育的使命》作者通過對地震重災區(qū)若干中小學校進行實地調研,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從教育觀念的重塑、災后臨時學校的建設與發(fā)展、災后學校課程教學的反思與重建、災后兒童成長環(huán)境的重建、國外學校應急教育的經驗與借鑒這五個方面反思和總結我國學校教育的成功經驗與不足之處,探求教育關懷個體生命的普適價值與服務民族振興的歷史責任的結合之路?!督逃氖姑穼逃芯空?,教育管理者,大專院校、中小學的師生,以及一切關心和支持災后教育重建的社會人士具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暫缺《教育的使命:汶川地震災后學校教育的反思與重建》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寫在前面——大地震與教育之殤
第一章 汶川地震后教育觀念重塑之思
第一節(jié) 大地震后教育觀念重塑的邏輯原點——天地之大德曰生
第二節(jié) 理解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生態(tài)倫理教育
一、生態(tài)危機凸顯生態(tài)倫理的重要性
二、生態(tài)倫理教育:內涵與困境
三、震后實施生態(tài)倫理教育的策略
第三節(jié) 塑造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生存能力教育
一、災難后的反思:生存教育缺位
二、生存教育理解
三、生存教育缺位與乏力的原因分析
四、震后學校生存教育構想
第四節(jié) 理解師德核心——為學生生存負責
一、師德——一個并非不言自明的概念
二、地震中的師德楷模
三、師德的核心價值——為學生的生存負責
四、提升震后師德建設實效性的思考
第五節(jié) 找準心理重建的著力點——心靈家園重塑建設
一、災后師生心理重建形勢嚴峻
二、災后心理援助過程中的不足
三、重建師生心理家園
第二章 災后臨時學校的建設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災后臨時學校及其組建
一、災后臨時學校
二、災后臨時學校的組建方式及演變
第二節(jié) 災后臨時學校的模式比較
一、臨時學校組建形式
二、臨時學校特點
三、臨時學校的文化生態(tài)比較
第三節(jié) 災后臨時學校的建設、發(fā)展與教育重建
一、臨時學校的建設:一個并非“臨時”的課題
二、臨時學校的發(fā)展:臨時學校的教育意蘊
三、臨時學校與災后教育重建
第三章 汶川地震災后學校課程教學的反思與重建
第一節(jié) 災后學校課程教學重建面臨的任務、困難與問題
一、災后學校教育重建面臨的需求與任務:基于普遍的調查
二、災后學校課程教學重建面臨的困難與挑戰(zhàn):基于區(qū)域調查
三、災后學校課程教學重建面臨的問題:基于個案分析
第二節(jié) 災后學校課程教學重建問題的理性思考
一、教育與生命:災后學校課程教學重建的價值定位
二、政府、市場與非營利組織:校外課程教學資源的統(tǒng)籌與整合
三、學校與社區(qū):社區(qū)課程教學資源開發(fā)對災后學校課程教學重建的支持
四、學校與文化:基于自我的文化重建
五、課程與知識:災后學校課程教學重建的知識觀基礎
六、學習與教學:災后課堂教學重建的方法論
第三節(jié) 災后學校課程教學重建的國內外經驗及其啟示
一、中國臺灣:大災之后的創(chuàng)造性重建
二、美國:大災之后的大幸
三、日本:多方救助的災后重建模式
四、啟示:廢墟中浴火重生
第四節(jié) 災后學校課程教學重建的實踐方法論與基本思路
一、災后學校課程教學重建的實踐方法論
二、災后學校課程教學重建的基本思路
第四章 汶川地震災后兒童成長環(huán)境重建的社會學分析
第一節(jié) 成長環(huán)境、社會化與兒童的成長
一、兒童成長:從心理因素到成長環(huán)境
二、兒童的成長、社會化與社會性發(fā)展
三、成長環(huán)境對兒童的社會性發(fā)展至關重要
第二節(jié) 災后兒童成長環(huán)境問題分析
一、調查情況的基本說明
二、災后兒童成長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與問題
第三節(jié) 重構災后兒童成長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化學校社會工作體系
一、何謂兒童成長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化學校社會工作體系
二、建立生態(tài)化學校社會工作體系的必要與可能
三、建立生態(tài)化學校社會工作體系的依據(jù)
四、生態(tài)化學校社會工作體系的運行機制(Ⅰ):組織結構
五、生態(tài)化學校社會工作體系的運行機制(Ⅱ):運行原則
本章附錄
第五章 國外學校應急教育的經驗與借鑒
第一節(jié) 對學校應急教育的認識
一、應急教育的內涵
二、學校應急教育的緣起與意義
三、學校應急教育的目標定位
第二節(jié) 日本、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學校應急教育
一、日本學校應急教育
二、美國學校應急教育
三、澳大利亞學校應急教育
四、英國學校應急教育
第三節(jié) 國外學校應急教育的方式
一、專題研習
二、學科教學
三、情景體驗
四、野外訓練
第四節(jié) 國外學校應急教育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
一、明確應急教育的目標定位
二、建立學校應急管理體系
三、多樣化的應急教育方式
四、家庭與社區(qū)的配合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來自地震災區(qū)學校的調研報告
Ⅰ 綿陽市災后學校課程設置問題研究
一、北川中學災后學校課程設置初探
二、汶川地震前后平武中學課程設置的調查報告
三、關于桑栆中學災后課程設置情況的思考
Ⅱ 綿陽安縣災后學校課程設置調研報告——用安全教育為學生筑起一道生命的防護墻
一、安縣基本情況
二、調研成果及分析
三、調查后的建議
Ⅲ 德陽綿竹市學校地震前后安全教育狀況調研報告
一、德陽綿竹市教育概況
二、地震前學校課程設置狀況
三、地震后學校課程設置的調整與變化
四、思考與建議
Ⅳ 阿壩州茂縣震后課程設置與思考
一、課程設置現(xiàn)狀
二、震后課程設置思考
Ⅴ 阿壩州理縣小學課程設置及演變調研報告
一、理縣地震前小學課程設置的狀況
二、理縣小學地震前課程設置的調整與變化
三、營盤街小學衛(wèi)生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情況
四、學校課程設置的思考與建議
Ⅵ 阿壩州外國語實驗學校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調查報告
一、震前學校課程設置的狀況
二、地震后學校課程設置的調整與變化
三、思考與建議
Ⅶ 地震多發(fā)區(qū)會理縣學校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與思考——以涼山州會理縣為例
一、會理“8?30”地震發(fā)生前學校安全教育課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狀況
二、會理“8?30”地震發(fā)生后學校安全課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
三、地震災后學校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設的思路
Ⅷ 災后遷址學校文化重建調查報告──以映秀漩口中學為例
一、導論
二、映秀漩口中學文化概況
三、映秀漩口中學遷址后文化重建成績及問題
四、映秀漩口中學遷址后文化重建現(xiàn)狀分析
五、問題與思考
六、小結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