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這部書,是一部好書,可以說還是一部奇書。本書發(fā)表450余幅圖錄,從古玉的各個角度展示古玉之美,受侵之美,古工之特征,受侵之特征,具體展示古玉的古工古沁(雙古)的真實特征。大量的古工古沁的精微圖像,達到20~30倍放大鏡下的高清晰度,這在全國古玉收藏圖錄中應該說具有開創(chuàng)性作用。放大的精微圖像,讓人一目了然地認識古玉的不可克隆的基本特征,這的確可以說是在幫助藏友如何觀察鑒定古玉。本書的洋洋文字,多達30余萬字,除賞析和鑒定古玉的文字之外,還涉獵與藏品相關的典籍、古史、古人、傳說、故事等淵博的古玉文化和歷史知識,體現(xiàn)了圖文并茂,具體而生動地弘揚了中華玉文化的博大精深。這部書中展示一百五十多件藏品。不但每件玉器的造型、紋飾、工法不盡相同,每件玉品的質料、沁色、沁紋、沁狀都不相同,即彼此的玉料質地、受侵狀態(tài)差別很大。這一點對于收藏古玉的藏友很重要。世界著名大收藏家、英籍華人趙泰來先生說:“每件古玉,都是古代某個時期、某個地域、某種環(huán)境的特殊產物,受侵狀態(tài)不可能完全相同。的確正如李祥云先生所說,凡是大批收藏同種玉質的藏品,或收藏大批同種沁狀、同種沁色的藏品,都是有問題的收藏或有問題的藏品?!苯梃b李祥云先生所著本書這部書中的經驗,對于藏家認識古玉或少收藏贗品,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