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適的詩,無疑歸根于杜甫。他論中國文化有三大寶物、史遷之文,右軍之書,杜陵之詩是也。而杜詩造法亦與史記、王書同具一副機杼,轉動迥旋,強弱高下,無施而不可;而杜于聲律之上,尤覺從容閑暇。雖史遷文章,奇傲不可盡與杜之五七言為比擬,然凡羲之書帖諸筆法,則杜律無不盡收之也。他畢生研讀杜詩鏡銓,未嘗稍懈。此書‘凡例’有云:‘作詩當學少陵。’又云‘非盡讀古今之詩,不足以讀杜詩。’高二適深然此言,批云:‘吾是此語。’但他并非祇讀杜甫一家之詩,而對古來各家詩作,盡量多讀,于韓愈、孟郊、賈島諸家亦復精研,通過各代佳什來體味杜詩,受益更富。‘凡例’又云:‘問有拙句累句,不害其為大家’。高二適批云:‘詩要能為拙句,楊(箋注者楊倫)見識尚未及此,此不可從。’他的意思是拙句不是缺點而是優(yōu)點。這個見解恰恰與以黃庭堅為首的宋朝江西詩派生新出奇的主張暗合,拙正是一種老到的新奇。無庸置疑,高二適對宋詩是有獨到研究的,他精讀黃庭堅、陳師道等江西派詩人的作品,久之服膺其‘辭必己出’、‘切忌死語’、‘安排一字有神’、‘奪胎換骨’等主張,因而接受并發(fā)揚開拓了江西派的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