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求同存異,如切如磋;關懷世界,承擔責任
儒家文明與基督教文明的對話
論中華文化的“會通”精神
人類文明的反思
炎黃二帝及其時代
世界華人的自豪與光榮
一一談共祖炎帝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無限創(chuàng)造力的象征
沅湘神農氏族文化遺址、遺存圖注
思潮與學派
追尋天道性命相融構的文化教養(yǎng)生活
一一試析早期儒家的禮樂本原論說
經世致用:湖湘學派和浙東學派之比較
文化叢談
對文化發(fā)展的七點思考
乾嘉時期東南海岳詩章
文物與考古
龍之原型
正在消失的長城
一一“長城社會史”視野下榆林明長城研究與保護的新思考(二)
秦對巴蜀的統(tǒng)治及其移民
文獻整理與研究
戰(zhàn)國竹簡人清華 古史再建出新學
道教全真七子之一郝大通著作考略
中外文化交流
中國與東南亞文化交流的基本特征與發(fā)展趨勢
多元種族環(huán)境下的新加坡華人認同
探索與爭鳴
“和而不同”新解
比較、會通與世界思想史
“書法不隱”無隱嗎?
一一質疑董狐史案
簡論司馬光的相對主義君臣觀
開放還是封閉:兩種中國史觀
中華學人
易學泰斗 國學棟梁
一一記未伯崑先生
郎志正:以一顆愛國心講真話
書評與序跋
華夏文化探源的又一收獲
一一《華夏黃帝一一中華文化探源》評介
一部發(fā)揮以史為鑒作用的科學著作
一一讀《馬大正文集》
學術訪談
今天該如何評價儒學:儒學與偽善主義
一一“中西馬”對話實錄(一)
學術動態(tài)
“21世紀中華文化世界論壇”第六屆(海外首屆)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
融舊開新,再續(xù)華夏人文慧命;敬德尊圣,重鑄炎黃民族心魂
一一南昌大學國學研究院“國學學科建設高層論壇”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