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視野中的》從解構批評、“文本互涉”、“多重對話”、讀者反應批評等角度,重新詮釋《三國志通俗演義》。其主要論點如下:從小說關于孔明病逝、曹操“奸雄”、劉備“仁義”、魏延“反骨”等敘述中,我們看到小說在建構某種意義的同時,逐步消解了這些意義,由此暗示出作品文字呈現(xiàn)意義的不穩(wěn)定性,亦瓦解了文字表述似乎要導出的某種確定寓意。小說引入《左傳》、《戰(zhàn)國策》、《史記》等早期文本中的敘述模式,將之轉換成“天下三分”的宏觀敘述及人物與事件特征及其相互關系,顯示出小說對于此前文化傳統(tǒng)的承續(xù)。孫策與于吉、左慈與曹操沖突的敘述,呈現(xiàn)出不同意識之間的相互對峙與對話,以及小說多元化的意義。圍繞吳、蜀聯(lián)盟的“眾聲喧嘩”所構成的大型對話,具有“復調”小說之特征。不同意識之間的互不相融,促成小說的開放式敘述結構。敘述人意識與小說人物意識之間持有的差異,為小說意義的呈現(xiàn),提供了豐富內涵。毛綸、毛宗崗對小說的評點是對文本意義的重新建構。它超越了文本字面結構所呈現(xiàn)的意義,不可能像客觀論者和還原論者主張的那樣,完全回到小說文本的原始狀態(tài)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