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化學基礎叢書》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探針與生物標記技術
1.2 納米材料與生物標記
1.2.1 納米科技與納米材料
1.2.2 用于生物標記的幾種納米顆粒
1.3 無機納米探針的主要類型及其應用進展
1.3.1 金納米顆粒
1 3.2 發(fā)光量子點
1 3.3 稀土摻雜的發(fā)光納米顆粒
1.3.4 磁性納米顆粒
1.3.5 熒光碳納米顆粒
1.4 無機納米探針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第2章 金屬納米探針
2.1 引言
2.2 金屬納米顆粒的性質
2.2.1 金屬納米顆粒的基本效應
2.2.2 金屬納米顆粒的物理特性
2.2.3 金屬納米顆粒的化學特性
2.3 金屬納米顆粒的制備
2.3.1 物理法
2.3.2 化學法
2.3.3 生物學法
2.4 金屬納米顆粒的表征
2.4.1 尺度及微觀結構測量
2.4.2 表面分析
2.4.3 化學成分分析
2.5 金屬納米顆粒的表面修飾
2.5.1 表面修飾方法
2.5.2 常用的表面修飾劑
2.6 金屬納米顆粒作為探針的應用
2.6.1 在核酸檢測中的應用
2.6.2 在蛋白質檢測中的應用
2.6.3 在免疫分析中的應用
2.6.4 在細胞成像中的應用
2.6.5 在其他領域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3章 量子點熒光探針
3.1 引言
3.2 量子點的合成
3.2.1 有機金屬合成法
3.2.2 水相合成法
3.2.3 溶膠-凝膠法
3.2.4 微乳液法
3.2.5 仿生法
3.2.6 其他方法
3.3 量子點的表面修飾
3.3.1 無機殼層修飾法
3.3.2 有機配體修飾法
3.4 量子點探針的應用
3.4.1 量子點作為生物探針的應用
3.4.2 量子點作為離子探針的應用
3.4.3 量子點作為小分子探針的應用
3.4.4 基于熒光增強的量子點“開關”熒光探針
參考文獻
第4章 稀土下轉換發(fā)光納米探針
4.1 引言
4.2 稀土發(fā)光納米材料簡介
4.2.1 稀土材料的發(fā)光特性
4.2.2 研究進展
4.3 稀土下轉換發(fā)光納米材料分類
4.3.1 氧化物基質納米顆粒
4.3.2 含氧酸鹽基質納米顆粒
4.3.3 氟化物基質納米顆粒
4.4 稀土下轉換發(fā)光納米顆粒的合成
4.4.1 固相合成法
4.4.2 液相合成法
4.5 稀土下轉換發(fā)光納米顆粒的修飾
4.5.1 有機分子修飾
4.5.2 硅烷化修飾
4.6 稀土下轉換發(fā)光納米顆粒的應用
4.6.1 對生物分子的標記及免疫分析應用
4.6.2 細胞標記成像
4.6.3 在發(fā)光共振能量轉移中的應用
4.6.4 在其他方面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5章 稀土上轉換發(fā)光納米探針
5.1 引言
5.2 上轉換發(fā)光機理
5.2.1 激發(fā)態(tài)吸收
5.2.2 能量傳遞
5.2.3 光子雪崩
5.3 稀土上轉換發(fā)光材料簡介
5.3.1 上轉換發(fā)光材料的組成
5.3.2 上轉換發(fā)光材料的種類
5.3.3 上轉換發(fā)光納米顆粒在生物分析中的應用前景
5.4 稀土上轉換發(fā)光納米顆粒的合成
5.4.1 共沉淀法
5.4.2 熱分解法
5.4.3 水熱法
5.4.4 溶劑熱法
5.4.5 其他方法
5.4.6 合成方法小結
5.5 稀土上轉換發(fā)光納米顆粒的表面修飾
5.5.1 無機殼層修飾法
5.5.2 有機配體修飾法
5.6 稀土上轉換發(fā)光納米顆粒的生物應用
5.6.1 芯片上免疫反應的檢測
5.6.2 細胞成像
5.6.3 組織及活體成像
5.6.4 基于發(fā)光共振能量轉移的生物檢測
5.6.5 基于磁性分離的生物檢測
參考文獻
第6章 磁性納米探針
6.1 磁性簡介
6.2 磁性納米粒子的合成
6.2.1 沉淀法
6.2.2 水/溶劑熱法
6.2.3 溶膠-凝膠法
6.2.4 微波輔助加熱法
6.2.5 其他方法
6.3 磁性納米粒子的表面修飾
6.3.1 硅烷化修飾
6.3.2 高分子聚合物修飾
6.3.3 有機小分子修飾
6.4 磁性納米粒子的應用
6.4.1 磁共振成像
6.4.2 藥物輸送
6.4.3 生物分離
6.4.4 靶向熱療
6.5 與其他納米粒子的復合
6.5.1 磁性納米金
6.5.2 磁性量子點
6.5.3 磁性稀土發(fā)光納米材料
參考文獻
第7章 熒光碳納米探針
7.1 熒光碳點
7.1.1 熒光碳點的制備
7.1.2 熒光碳點的應用
7.2 納米金剛石
7.2.1 納米金剛石的制備
7.2.2 熒光納米金剛石的應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