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的突破性成就與面的廣泛性成就,使溫庭筠在繼承傳統(tǒng)的文學樣式和進行新的文學樣式的創(chuàng)作兩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從而成為一個大家。詞與小說的創(chuàng)作更說明他與市民階層生活與思想感情的密切聯系,說明他的創(chuàng)作與文學由雅到俗、由抒情到敘事的發(fā)展趨勢相吻合。從這方面看,他是一個走在文學發(fā)展潮流前列的作家。 這部選集是在《溫庭筠全集校注》的基礎上進行編選的。詩以明末馮彥淵家藏宋本《溫庭筠詩集》為底本,以下列各本為校本:(一)國家圖書館藏明弘治十二年李熙刻《溫庭筠詩集》七卷、《別集》一卷。簡稱李本。(二)國家圖書館藏明刻《溫庭筠詩集》十卷、《補遺》一卷(配清抄)。簡稱十卷本。(三)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姜道生刻《唐方城令溫飛卿集》一卷。簡稱姜本。 (四)國家圖書館藏明毛氏汲古閣刻《五唐人詩集》之《金荃一集》七卷、《別集》一卷。簡稱毛本。(五)四部叢刊影印清錢氏述古堂鈔本《溫飛卿詩集》七卷、《別集》一卷。簡稱述鈔。 (六)清康熙席啟寓刻《唐人百家詩》之《溫庭筠詩集》七卷、《別集》一卷、《溫庭筠集外詩》一卷。簡稱席本。 (七)清顧嗣立刻康熙三十六年顧氏秀野草堂刻本《溫飛卿詩集》七卷、《別集》一卷、《集外詩》一卷。簡稱顧本。 。 (八)清康熙輯《全唐詩》之溫庭筠詩八卷、《補遺》一卷。簡稱《全唐詩》?! 都庠姟芬灶櫛緸榈妆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