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茶
1 綠茶類
1.1 西湖龍井
1.2 碧螺春
1.3 黃山毛峰
1.4 太平猴魁
1.5 信陽毛尖
1.6 六安瓜片
2 烏龍茶類
2.1 大紅袍
2.2 鐵觀音
2.3 鳳凰單叢
2.4 凍頂烏龍
3 黑茶類
3.1 七子餅茶
3.2 青磚
4 紅茶類
4.1 正山小種
4.2 祁門紅茶
4.3 滇紅工夫
5 白茶類
5.1 白毫銀針
5.2 白牡丹
6 黃茶類
6.1 君山銀針
6.2 蒙頂黃芽
7 花茶類
7.1 茉莉銀針
7.2 茉莉龍珠
8 非茶之茶--花草茶類
8.1 玫瑰
8.2 石竹
8.3 杭白菊
鑒水
1 古人評水的記載
1.1 天水
霜和雪水
雨水
露水
1.2 地水
山泉水
江水
井水
2 現代泡茶用水
2.1 水的硬度
2.2 我國飲用水的水質標準
感官指標
化學指標
毒理指標
細菌指標
2.3 現在泡茶常用水
城市自來水
天然礦泉水
市售礦泉水、蒸餾水
3 正確的沖泡方法
3.1 水有三沸
3.2 水溫對泡茶的影響
3.3 茶葉用量與茶水比例
3.4 泡茶的沖泡時間
識具
1 茶壺
2 蓋置
3 茶船
4 茶盅
5 小茶杯
6 聞香杯
7 杯托
8 蓋碗
9 大茶杯
10 同心杯
11 沖泡盅
12 過濾網
13 茶藝用品組
14 茶盤
15 煮水器
16 茶荷
17 貯茶器
18 茶巾
19 水方
20 水盂
論禮
1 客來敬茶
2 擺器示意
3 捂碗謝茶
4 茶三酒四
5 恰到好處
6 端茶送客
7 叩桌行禮
8 淺茶滿酒
9 七分茶、三分情
10 浸潤泡
11 鳳凰三點頭
12 關公巡城
13 韓信點兵
14 內外夾攻
15 游山玩水
16 巡回倒茶
17 老茶壺泡和嫩茶杯泡
18 高沖和低斟
19 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
20 茶分三等
21 以茶代酒
22 借茶喻世
習技
1 茶巾的折法、取拿和使用
(1)長方形(八疊式)茶巾折法
(2)正方形(九疊式)茶巾折法
(3)茶巾的取拿方法
(4)茶巾的使用方法一
(5)茶巾的使用方法二
2 茶藝用品組的取拿和展示
(1)捧取茶藝用品組
(2)茶藝用品組的展示
3 壺、盅的取拿方法
(1)小型側提壺
(2)中型側提壺
(3)大型側提壺
(4)提梁壺托提法
(5)提梁壺握提法
(6)提梁壺鉤提法
(7)握把壺
(8)無把壺(盅)
(9)簡式盅
(10)無把盅
4 沖泡的手法
(1)回轉斟水法
(2)回旋高沖法
(3)鳳凰三點頭斟法
5 翻杯的方法
(1)無把杯翻杯方法一
(2)無把杯翻杯方法二
(3)有把杯翻杯方法
(4)品茗杯與聞香杯雙手翻轉法
(5)品茗杯與聞香杯單手翻轉法
6 溫杯潔具的方法
(1)溫杯
(2)溫蓋碗方法一
(3)溫蓋碗方法二
(4)溫蓋碗方法三
(5)溫小杯方法一
(6)溫小杯方法二
(7)溫小杯方法三
(8)溫聞飲杯組方法一
(9)溫聞飲杯組方法二
(10)溫壺
7 品茗的方法
(1)蓋碗的品茗方法一
(2)蓋碗的品茗方法二
(3)聞飲杯組使用方法一
(4)聞飲杯組使用方法二
(5)聞飲杯組品茗方法
8取樣及置茶法
(1)壓蓋式樣茶罐的開閉法
(2)套蓋式茶樣罐的開閉法
(3)取樣及置茶方法一
(4)取樣及置茶方法二
(5)取樣及置茶方法三
(6)取樣及置茶方法四
觀藝
1 烏龍茶沖泡
1.1 安溪鐵觀音的泡法
1.2 武夷山功夫茶的泡法
1.3 臺式小壺點茶法
1.4 茶藝表演《依山品韻》
2 綠茶沖泡
2.1 西湖龍井的沖泡
2.2 碧螺春的沖泡
2.3 黃山毛峰的沖泡
3 普洱茶沖泡
3.1 普洱茶沖泡法
3.2 普洱茶煮茶法
3.3 菊普茶的泡法
3.4 茶藝表演《清源古意》
4 紅茶沖泡
4.1 功夫紅茶的泡法
4.2 調飲紅茶茶藝表演《梅花三弄》
4.3 紅茶茶藝表演《化蝶》
5 黃茶和白茶沖泡
5.1 蒙頂黃芽茶藝
5.2 白毫銀針茶藝
6 花茶沖泡
6.1 茉莉花茶的泡法
6.2 花茶茶藝表演《憑園沐香》
7 花草茶的搭配與泡法
7.1 菊花山楂茶
7.2 玫瑰紅茶
7.3 玫瑰石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