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千字文》是幼兒讀物,凡讀書人信口就可以給孩子講解,因此過去少有為之注解的,即便有注也比較隨意。然而在今天,一般的家長、教師要做到隨口講解恐怕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做一些工作來保證孩子們能更順暢地接受其內容。第一,是文字上的疏通。古今漢語表達有差別的字詞必須用最簡單的方式加以對照,只是為避免繁瑣,我們對一些深層的、屬于訓詁范疇的問題盡量加以回避,能夠順暢閱讀原文即可。第二,是介紹典故。文中有些話是對于典故的提煉,我們用簡單的話把相應的典故加以還原,但并不把有關故事的原始本末加以詳細敘述。這既是由于字數上的限制,也因啟蒙讀物本身只具有初步引導的作用,所以給孩子留一個以后自主閱讀、自主探索的空間。第三,是擴展故事。文中一些語句比較概念化而又蘊含一定哲理,如果有合適的故事、常識能夠發(fā)明其理又能增強趣味性的,附在相關段落之后。第四,是插圖。童年時期的閱讀,從生理和心理上說都很難如成人一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所以我們選擇圖文間隔的方式,使得孩子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勞逸結合”,提高閱讀效率。今天的孩子,通過這樣的形式接觸了《千字文》,多年以后,其中如有人在讀書或生活中聯想到其中的片言只語,或覺似曾相識,或覺若有所悟,或能按圖索驥繼續(xù)探索,或能左右逢源會心一笑,那么此書也就不負使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