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一、選題與調查地點的選擇
(一)選題
(二)調查地點的選擇
二、研究綜述
(一)法人類學對糾紛解決的研究歷程
(二)其他學科對糾紛與秩序問題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研究過程及本書結構的安排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過程
(三)本書結構的安排
第一章 數(shù)字中的法律與社會
一、石林縣的基本情況
(一)生態(tài)環(huán)境
(二)國家化與全球化的過程
(三)經濟發(fā)展與社會生活的變遷
(四)民族文化
二、通過數(shù)字解讀“司法編年史”
(一)重要性及其局限
(二)石林地區(qū)糾紛的解決:解讀“司法編年史”
三、法律與社會:社會結構對糾紛的影響
(一)政治結構
(二)經濟結構
(三)文化結構
第二章 一元多層次的糾紛解決體系
一、國家正式的解紛程序
(一)歷史沿革
(二)基本特點
二、社會非正式的糾紛解決程序
(一)議論人、疏遠人
(二)忍受、回避
(三)暴力
(四)超自然力
(五)“流言飛語”
三、各種糾紛解決程序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
第三章 糾紛解決的社會結構分析
一、從“法律中心主義”到糾紛解決的社會結構分析
二、訴訟中的社會結構
(一)案件分類所體現(xiàn)的社會結構
(二)作為“社會過程”與“司法過程”的糾紛解決程序
(三)當事人的“說法”是如何被“誤讀”
(四)溝通與麻煩:“公平法律服務所”的特殊作用
(五)民事案件的社會結構
三、調解中的社會結構
(一)“組織的結構”是如何影響糾紛的解決的
(二)“行動的結構”是如何影響糾紛的解決的
(三)“目的結構”是如何影響糾紛的解決的
(四)“規(guī)則的結構”是如何影響糾紛的解決的
第四章 時間與空間
第五章 糾紛當事人的程序選擇、法律話語以及科
學技術對糾紛解決的影響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